三立iNEWS

中芯晶片降價?學者曝:只能靠內循環撐著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2022年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己不再前往中國發展。(圖/資料畫面)

▲2022年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己不再前往中國發展。(圖/資料畫面)


中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SMIC)在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嚴厲制裁的壓力下,近期宣布將28奈米晶片的售價從原本的2500美元大幅降至1500美元,降幅高達40%。此舉引發業界熱議,有分析指出,這或許是中芯試圖推動「內循環」經濟的一步棋,但其長期效益及國際市場反應尚待觀察。

28奈米晶片主要應用於家電產品,如電視、空調與汽車等,屬於低端晶片範疇。此次降價,雖被中國媒體形容為突破西方封鎖的重要策略,但專家表示,中芯此舉實際難以對全球高端芯片巨頭台積電與三星構成實質威脅。

日本電腦工程師清原仁指出,當前AI等前沿科技領域依賴的3奈米甚至更先進的1.6奈米工藝,中芯技術明顯落後,短期內無法撼動台積電與三星的市場地位。他認為,中芯此次降價策略更可能是針對部分新興市場的低價競爭手段。

劉威(化名),一位曾在中國半導體公司工作的員工表示,中芯國際能以如此低價出售晶片,主要依賴於中國政府提供的巨額補貼。此外,中國長期以來存在利用技術盜竊進行仿製的現象,這使得產品開發成本大幅降低。他進一步指出:「低價搶占市場的策略,表面上是為擴大市佔率,實際上可能更具政治意圖。」

學者指出,中芯降價行為或可解讀為中國政府推動「國產替代」的重要步驟之一,但其效果需要觀察市場需求及西方政策的反應。他補充說:「若中芯無法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低端芯片降價更多是一種內循環策略。」

在美國制裁與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企業面臨重大挑戰。多數專家認為,中芯降價策略可能短期內擴大市佔率,但在技術層面的差距仍然是其無法逾越的門檻。與此同時,美國、台灣等地的高端晶片企業加速建廠,也使中國半導體進一步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