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好久不見航海王,貨櫃三雄一月營收亮眼,後市是否能持續引發關注。(圖/資料照片)
固定探望老船長的時間到了,今日貨櫃三雄盤中股價:長榮 (2603): 209.00 元(+2.00,+0.96%)、陽明 (2609): 67.90 元(+0.10,+0.14%)、萬海 (2615): 77.20 元(+0.70,+0.91%)。
貨櫃三雄於日前公布2025年1月營收報告,受惠於年節前出貨量增加與運價回升,三家公司均呈現雙位數成長。萬海航運(2615)1月合併營收達146.73億元,年增58.59%;長榮海運(2603)營收422.48億元,年增49.01%;陽明海運(2609)營收175.93億元,年增25.7%。
長榮海運指出,市場對國際局勢變化的預期影響,加上節前需求激增,帶動單月營收月增10.78%。不過,運價指數(SCFI)近期仍受紅海危機結束及淡季效應影響,運價壓力持續。
陽明海運表示,目前市場運價波動,春節假期影響出貨動能,運價指數呈現下滑趨勢。此外,以色列與哈瑪斯停火協議進入第二階段,紅海航線通行仍需視局勢發展決定。
萬海航運同樣受市場運價回升推動,1月營收年增近6成。公司預期今年上半年市場仍將面臨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中東局勢變化,此外,天候不佳與港口壅塞也影響全球供應鏈周轉,後續將持續觀察市場需求並調整航線布局。
分析師指出,2025年淡季效應、紅海局勢緩解及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導致全球貨櫃運輸運價持續下滑。最新SCFI(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挫低7.3%至1896.65點,累計5週跌幅已達24.3%。
分析師表示,往年第一季淡季效應平均造成運價修正超過9週,今年則因紅海危機和談逐步推進,航商重返紅海後運力需求恐減少9至10%,供需結構轉為寬鬆,進一步加重運價修正壓力。
此外,2024年全球貨櫃運輸量曾因亞洲到北美航線增長17.1%而表現亮眼,但2025年受川普關稅戰影響,全球貨櫃貿易量恐面臨波動。關稅政策將使貿易量在搶運潮與需求冷卻中拉鋸,貨櫃航商的長約談判亦可能陷入僵局。分析師對貨櫃產業的短期前景持保守態度,建議持續關注紅海局勢發展與國際貿易政策變化,以應對運價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