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觀察政權是否發動戰爭前,其重要糧食、能源自主成觀察要素。(圖/PIXABAY)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月12日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希望終結這場歷時三年的戰爭,雙方展開談判事宜,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及歐盟卻被排除在外,歐盟對美國新任總統「友俄」的態度也顯然不支持,讓停火協議陷入霧裡看花;相較於用政治討論普丁發動戰爭,但是經濟層面上,俄羅斯自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後經濟陷入困局,其發動戰爭的底氣,繞不開「糧食」因素。
《三立新聞網》帶讀者爬梳,2014年俄烏在克里米亞危機及其後續衝突之後,俄羅斯為何「進擊」發展到2022年的全面入侵,其糧食自給率產生有深遠影響。
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前,俄羅斯並非完全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國。雖然其農業潛力巨大(擁有廣闊的黑土區),但長期依賴進口,尤其是西方的食品、種子、技術和設備,而美國及歐洲作物出口到俄羅斯,是重要經濟來源。但是,俄羅斯因併吞克里米亞遭到西方制裁,美國、歐盟等地2014年開始限制其金融與技術進口,致使俄羅斯經濟疲軟,作為回應,俄羅斯一方面對西方實施「反制裁」措施,禁止從歐盟、美國等國進口農產品(如肉類、乳製品、水果等),重剉西方農業出口產值。
另一方面,普丁對俄羅斯境內加速推動「糧食安全原則」(Food Security Doctrine),目標是實現主要糧食的自給自足,政府開始大幅增加農業補貼,投資現代化設備,提升國內生產能力,特別是針對糧食作物(如小麥)、肉類和乳製品,讓俄羅斯糧食從依賴進口,成長為「糧食出口國」。此俄羅斯2014至2020年間糧食自給率快速提升,穀物從90%增至120%以上,肉類(如豬肉、家禽)從70%增至近100%,乳製品從80%增至90%左右。成為其能夠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因素之一,不少經濟學家在2022年時就從糧食角度發出過示警,強調俄羅斯已經「有能力」打實質戰爭,無需代理人戰爭。
若以農業論之,戰爭對烏克蘭糧食生產的造成產量下降約30%-40%,間接強化了俄羅斯的相對地位,即便烏克蘭有西方奧援,卻容易成為被西方國家操控或放棄的對象,這也成為俄烏能否停戰的重要原因。因為普丁政權仍有支撐因素,而美國若放棄聲援烏克蘭,同時間美國也對歐洲出口品打高關稅戰,美歐數百年來罕見地出現裂痕,烏克蘭的命運何去何從,恐都被掌握在西方列強的角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