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貿易戰火,蘋果積極應對。《金融時報》報導指出,蘋果計畫最快從明年開始,要把所有銷往美國的iPhone生產線,全面轉移到印度,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蘋果執行長庫克自出席川普今年一月的總統就職典禮後,便與其團隊保持密切聯繫。(圖/翻攝自Apple YouTube頻道)
這動作不只加速供應鏈轉型,更意圖在2026年底前,達成每年6,000萬支銷美iPhone,全數來自印度的目標。簡單說,就是要把目前在中國完成的大批組裝作業,通通給搬到印度去。為因應擴產需求,蘋果這幾年早已經在印度布局,找來鴻海和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在當地設廠,以提高印度的組裝效率,但目前多數iPhone還是中國製。知情人士指出,若想要達成全數由印度供應美國市場的目標,蘋果仍需進一步提升印度產能。
這波iPhone大搬家背後,跟川普新一波關稅關係密切。川普上任後宣布對中國商品課徵對等關稅,而後雖然釋出了一點喘息空間,針對智慧型手機給予暫時豁免,不過這些裝置仍須繳納一項對所有中製進口商品適用的20%關稅,壓力還是很大。
在川普宣布加徵關稅後,蘋果市值蒸發了7,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3兆元),該公司當時即迅速將印度生產的iPhone出口至美國,以避開對中製品徵收的高額關稅。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雖然從不公開談論關稅問題,但仍與川普政府私下互動頻繁,甚至從一月總統就職典禮後就開始保持聯繫。
儘管蘋果不願對此發表評論,但外界解讀這波行動是提早應對可能的風險。市場研究機構Futurum Group執行長紐曼(Daniel Newman)表示:「我們認為這對蘋果維持成長與動能至關重要。我們正親眼見證這樣一間資源雄厚的企業,如何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應對關稅。」
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數據,2024年美國市場占蘋果全球iPhone出貨量的28%,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重要市場。至於印度那邊的生產是否能應付這麼大的訂單量?目前看來,鴻海和塔塔已經開始從中國進口預組裝零件,以加速生產準備,但要完全取代中國供應鏈,蘋果還有得忙。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