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台中市的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戶數是新生兒人數的1.6倍,居六都之冠,被認為須留意賣壓狀況。(圖/報系資料照)
住宅的剛性需求一向被視為支撐房市穩定成長的關鍵力量,但從近年各縣市住宅類的使用執照核發宅數與新生兒出生人數來看,發現2024年出現前所未見的「死亡交叉」的現象,即是「住宅新供給數量已經超越新生人口」,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
根據好時價統計,全國住宅使用執照宅數在2024年達到13萬7707戶,首次超越全國新生兒數量13萬4856人。觀察六都2016至2024年間,住宅使用執照核發宅數皆呈現向上趨勢,特別是近2年更呈現大幅成長。
2024年六都中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宅數最多的前三名依序為台中市、桃園市及新北市,數量分別為2萬6798宅、2萬3814宅及1萬9517宅。其中,台中市較2016年大幅成長113%,而高雄市使照宅數創新高,達1萬8050宅,較2016年成長114%,顯現台中市及高雄市的新房屋供給數量大幅攀升。
然而同一期間六都新生兒人數卻持續下降,以新北市為例,新生兒人口從3萬4331人降至1萬6310人,減少超過5成,為六都減幅最大者。
進一步比較六都各自住宅執照核發戶數與新生兒人口數,台中市的住宅類使用執照核發戶數幾乎為新生兒人數1萬6112人的1.6倍,居六都之冠,須留意市場賣壓狀況。六都出生率續降,儘管透過外來人口遷入彌補了各地人口減少的缺口,但人口結構逐漸老化與新生兒持續銳減,已讓未來空屋與閒置住宅的風險逐步升高。
好時價表示,過去認為增加住宅供給可壓低房價,但台灣房市未見成效,新案價格屢創新高,帶動中古屋價格上升。 除桃園市以外,六都「房價所得比」皆超過10倍,遠高於6倍的合理負擔,讓年輕族群抑制結婚與生育意願,「高房價、高空屋率、少子化」的惡性循環日益明顯,突顯亟需完善住宅政策,讓民眾得以安居樂業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