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心/陳佳鈴報導
▲一次匯款3900萬拍走RM高級鑽錶,讓律師憂心法拍恐成新的認證洗錢,中檢也表示,有方法可杜絕。(圖/台中地檢署提供)
台美警方聯手破獲跨國詐欺洗錢集團,扣得詐騙首腦持有的高級Richard Mille精品鑽錶、8克拉鑽戒、冷錢包、外幣現鈔等贓證物;並於14日在中檢進行法拍,一名「15號神秘男子」以3900萬元標得Richard Mille粉鑽錶。林智群律師疑惑指出,法院是否有執行KYC(確認客戶身分程序)?點出背後手法,擔心法院的法拍程序,恐成為詐騙集團洗錢的最佳工具。對此中檢也回應了!
林智群律師在臉書發文,法院在處理這類拍賣時,是否有落實KYC程序,是一大疑問,「我一直覺得,法院其實是洗錢最好的手段,燈下黑啊!」他舉例,若被告以5000萬元交保,律師帶現金到法院繳納,法院人員僅會點鈔確認,媒體則報導「天價交保」,卻從沒有人追問「這筆錢是哪裡來的」。
律師林智群指出,「如果是詐騙集團被告,那個錢看起來很可疑,不是嗎?」當案件結束,具保人可以把錢領回去,來源非常乾淨,是法院國庫給的錢,還有法院文件可以證明,「原本的黑錢,到法拍程序洗一次,出來就是一支乾乾淨淨的名錶了」。林智群感嘆,「法院如果沒對金錢來源進行查核的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有心人的洗錢工具」。
對此,受檢方囑托拍賣的執行署人員表示:「我們沒有收現金,透過銀行處理匯款或大額存款,就會處理KCY,而且我們拍賣前都會登記留存競買人的資料,也會知道拍定人為何人。」
所謂的KYC 認證「認識你的客戶」 (Know Your Customer),源自於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 1998 年12 月通過的《關於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銀行系統洗錢的聲明》,該聲明明確提出了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時應當對用戶信息和用戶畫 像進行採集和識別。KYC 認證是金融機構確認客戶身份的程序,也稱為瞭解你的客戶、認識 客戶政策、客戶身分審查、客戶身分盡職調查等。
由於 KYC 認證是基於 AML(Anti-Money Laundering)用來瞭解客戶是否符合相關合規性、進行防制洗錢與打擊資助恐怖主義的目的,因此金融機構須對客戶進行 KYC 認證的查核與日常交易的持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