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政府對中資來台管制越來越嚴格。圖為行政院長卓榮泰(右)與經濟部長郭智輝(左)。
未上市光通訊廠索爾思日前以淨值6倍的高價被中國上市公司東山精密收購,本刊接獲爆料指出,索爾思雖在台灣登記,竟早在2016年就已經賣給中資,等於先進的技術早已外流,現在又要被轉手給積極取代台商的東山精密。對此,經濟部表示,已經接獲檢舉,經濟部將會嚴格審查,防止關鍵技術外流。
「以前索爾思不過是家鳥公司,但自從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今年3月的GTC(人工智慧)大會公布了第一款矽光子交換器,將採用台積電技術、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出貨,改變了索爾思的命運。」一位竹科業者說。
所謂的矽光子,是一種將「光訊號傳輸」功能直接整合進矽晶片製程的技術,讓資料可在晶片之間或晶片與元件間以光形式高速傳遞,減少電光訊號轉換的延遲與能量消耗。
「Jensen(黃仁勳)看準矽光子能解決AI資料中心龐大資料流動的問題,還能大幅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每個機架可省數10兆瓦電力,因此積極與台積電、日月光等台廠合作,正因矽光子是未來資料中心、AI以及高速通訊的核心技術,立刻讓索爾思身價三級跳。」爆料人士說。據財報顯示,索爾思去年底公司淨值約人民幣10億元,深圳證交所掛牌上市的東山精密卻砸人民幣59.35億元收購,等於暴漲5倍。
▲輝達CEO黃仁勳看準矽光子可以解決AI資料中心內部大量流動問題,積極與台積電合作。(翻攝NVIDIA頻道)
問題是,索爾思登記在台灣,主管機關是經濟部投審司,手中又擁有先進半導體技術,為何一再被中資收購?爆料人士更質疑,「從2016年後,索爾思的擁有者已是中資,等於技術早已外流。」
爆料人士指出,2016年MRV賣給有中資背景的鴻為資本時,兩岸關係還好,但後來2021年鴻為再度轉手給中國國企背景的启瀾企業和一村資本時,就不再主動申報。
對於中資偷渡買索爾思一事,經濟部投審司副司長蘇琪彥對本刊表示,「投審司已對索爾思案有所掌握。」他更進一步對本刊解釋,「2016年的交易,索爾思股東向經濟部申請,因為當時索爾思的技術層次不高,所以投審會就通過了。」
至於2021年的交易,蘇琪彥坦承,索爾思的確未申請,但經濟部後來獲知索爾思上層股東改變,事後有要求送審,看過投資架構和索爾思的技術,認為沒有安全疑慮才通過。
「這次股東變更交易,我們已提醒索爾思的投資者必須來申請,投審司也會嚴格審查,如果情節嚴重或影響國安可以罰款,另根據《大陸人民來台投資辦法》第八條規定,當陸資來台投資對政治、社會、文化具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時,可撤銷或停止其投資。」蘇琪彥說。
蘇琪彥強調,「我們目前對中資的管制是非常嚴格的!」至於東山精密收購索爾思的案子,蘇琪彥透露,「投審司已收到檢舉函,但從新聞稿看來,還不清楚東山精密要如何收購,但即便索爾思的所有權在海外交易,只要是中資,仍要經過經濟部審查,沒有申請就是違規;以前投審司核准索爾思的交易,不代表這次會通過。」
針對中資透過第三地,層層轉手取得台灣的先進技術,經濟部官員私下表示,過去法規限制沒那麼嚴格,2021年以前,陸資來台投資限制僅針對具有軍方背景,但自從《大陸人民來台管理辦法》修改後,管制對象擴大,只要具備黨、政、軍背景的陸資,都會嚴格審查。
此次中國PCB龍頭公開要收購索爾思,經濟部雖喊出嚴審防堵,但已外流的高端技術又該如何亡羊補牢,相關單位還有哪些補破網的措施,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封面故事/爆中資鯨吞竹科先進矽光子廠 經濟部嚴審索爾思案補國安漏洞
中資併購危國安/中資收購竹科矽光子先進廠索爾思 經濟部急補國安漏洞
中資併購危國安1/索爾斯晶片傳輸屬國防等級 中資併購後還能在台積電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