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光金下市倒數2天 宣告與台新金合併!傳3高層續任 1難題仍需面對
  • A-
  • A
  • A+

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新光金控於7月22日公告,金管會核准自7月24日起停止公開發行,正式宣告從資本市場退場。(圖/翻攝自公開資訊觀測站)

▲新光金控於7月22日公告,金管會核准自7月24日起停止公開發行,正式宣告從資本市場退場。(圖/翻攝自公開資訊觀測站)

新光金控(2888)今重訊公告,將於7月24日正式下市,結束其作為獨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歷史。與台新金控(2887)的合併案,預計將誕生總資產規模逼近全台第4大的新金控,名稱為「台新新光金控」。然而,儘管外界將焦點放在新光金上半年累虧312億元的財報數據上,金融圈真正憂心的,卻是「文化整併」這顆比財報更棘手的未爆彈。

根據風傳媒報導,目前已有3位新光高層確定在合併後續留,包括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洪士琪。洪士琪近日也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強調「新光精神」不會隨品牌淡出而消失,並提及與台新團隊長達兩年的磨合與對話,都是為了穩定軍心。他喊話:「新光人的價值、認真與厚道,會延續成為新金控文化的核心。」

但「文化融合」不是喊口號就能完成。事實上,根據PwC與EY研究,全球企業併購案有高達七成以上未達預期,主因正是文化整合的失敗。台新與新光兩大體系在經營作風、升遷制度、資訊系統、客服流程上皆有差異,光是銀行與壽險帳務整合預估就得拖到2026年。

此外,員工心態與認同感也備受考驗。有員工擔心單位是否異動、升遷是否受到歧視、內勤制度是否一致,這些「看不見的風險」,可能才是整併後最容易引爆內部風暴的導火線。

新光金控將在7月24日最後一日交易劃下句點。洪士琪說:「每一次告別,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始。」但這場企業合併真正的起點,也許才剛開始。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