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日下午舉行「2025產業新局:關稅與地緣風險下的策略布局」研討會。(圖/鄭思楠攝)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跟日本已達成大規模貿易協定,日本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對日本徵收15%對等關稅。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25)日受訪稱,美日達成協議的條件對台灣將形成一定壓力,包括投資金額與市場開放程度,未來台灣與美方的談判勢必也將面對類似要求。他預測台灣最終的關稅可能落在15%至20%的範圍內。
「我們4月預測台灣的關稅落點會在15%到20%之間,目前對這個預估還算有信心。」連賢明指出,政府談判團隊相當努力,談判進程已進入第三、第四輪,目前距離協議結果出爐應該不遠,呼籲社會大眾給予耐心與支持。
日本此次對美提出高達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的投資承諾,並同意開放汽車與農產品市場,外界擔憂這樣的談判條件,或將成為美國對其他國家、包括台灣的「比較基準」,進而增加我方談判壓力。對此,連賢明提及,「大家對於日本出現這樣的數字,看得出來大家都非常驚訝。」
但他指出,日本人口與經濟規模為台灣的五倍,若將投資金額按比例換算,實際壓力可能不如表面看來那樣沉重。連賢明進一步表示,「我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自己不同的規模,那在談判當中不可能國家都是用相同的規模在談判,當然我們政府談判團隊一定會把日本的關稅數字納入考量,不要讓台灣陷入太高關稅。」
他預測台灣最終的關稅可能落在15%至20%的範圍內,但與日本相近甚至相同並非不可能,強調「能談越低越好」。
「美國若真的對台課徵過高關稅,對他們自己的通膨也未必有利」,連賢明表示,美方雖強勢,但仍須權衡其自身經濟後果。他強調,台積電已經宣布投資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4.8兆元),「這個其實是對台灣來講,整個談判上是非常有利的。」
至於台灣可以端出哪些籌碼進一步談判,連賢明提到,從能源政策、產業合作,到進口市場開放、貿易與非貿易障礙的處理等,都已進入實質協商階段。當前正值關鍵時刻,他再次呼籲外界給談判團隊多一點時間與信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