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與中國這兩大經濟體,將於當地時間周一(2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雙方將針對長期存在的經濟爭端進行磋商,並力拚延長現有的90天關稅休兵。若談判順利,不僅能避免新一波貿易衝突升溫,也可能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0月底或11月初的會面鋪路。
▲川普表示與中國達成協議已非常接近。(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目前這波90天的關稅暫停措施預計於8月12日到期,這段期間,美中雙方暫時降低彼此的進口關稅。據路透28日報導,知情人士指出,美中有望將這項休兵協議再延三個月,並承諾「不新增任何可能升高貿易戰的關稅或其他措施」。美方這次談判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軍,中方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貝森特上周才表示,美中談判目前「進展非常順利」,且不排除達成第二次休兵的可能。
川普:幾乎要跟中國達成協議了
川普日前在與歐盟達成關稅協議後向媒體表示:「我們幾乎就要跟中國達成協議了,我們其實已經某種程度上談好了,但看看接下來怎麼發展吧。」
BBC 28日報導,為了避免干擾談判進程並促成川普與習近平的會晤,白宮已暫停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特別是涉及人工智慧(AI)晶片的敏感技術。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所屬的「工業與安全局」已接獲指示,近期內不得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這項科技出口議題是美中貿易戰的核心之一。美國國安官員擔心,若高階晶片流入中國,可能會被用於軍事目的,並加速中國企業在創新上的競爭力。
美中貿易談判焦點仍在關稅與礦產出口
根據先前5月與6月於日內瓦與倫敦舉行的會談內容,雙方主要聚焦在降低互相課徵的關稅,以及恢復稀土礦物出口。中國一度中斷對美國的重要稀土供應,而美國則限制輝達(Nvidia)旗下的H20 AI晶片對中出口。
然而,這些談判尚未觸及雙方真正的核心歧見。例如,美國批評中國長年依賴國家主導、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導致全球市場充斥廉價中製商品;而北京則抱怨美方以國安為由,限制高科技出口,意圖壓制中國發展。
▲川普與習近平今年有望會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分析指出:「日內瓦和倫敦的會談,主要是讓雙邊關係重新回到可以對話的軌道上。這波瑞典談判若能延長90天的停火期,已經是最可能達成的成果。」
預備川習會?中美互有期待
傳出川普正考慮秋季訪中,並有望與習近平進行元首會晤。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中心學者孫成昊表示,這次川習會若成行,將有助雙方在談判中「各退一步」。例如,美方可能考慮降低對中與芬太尼相關商品的20%關稅;中方則可能履行2020年所承諾的,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及其他商品。
不過,分析人士也提醒,中方預期美國能全面下修目前多層累加的關稅,總計高達55%,並進一步鬆綁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北京方面也認為,擴大自美採購將有助縮小2024年創下2,955億美元(約新台幣8.7兆元)的美中貿易逆差。
美積極佈局多邊貿易 對中未預期重大突破
在美中展開新談判之際,川普政府近期已接連與歐盟、日本達成重要貿易協議。當地時間27日,川普與歐洲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敲定歐盟商品輸美課徵15%關稅的架構協議,歐盟未來也將投入7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購買美國能源,並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7兆元)。
與此同時,美國與日本也達成協議,日本承諾將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其出口商品僅需課徵15%關稅,遠低於川普原本威脅的25%。目前,美國也與英國、印尼和越南簽署相關關稅協議,其中英國談妥的10%為目前最低。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