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率領的代表團仍在美國為台美關稅談判。(圖/翻攝鄭麗君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課徵最高達32%的「對等關稅」,震撼全球供應鏈。儘管川普其後宣布暫緩執行90天,但期限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到期,談判結果關乎台灣經濟命脈,引發政商界高度關注。據《路透社》最新報導,台灣政府高層代表團目前仍在華盛頓與美方密集協商,希望在最後關頭爭取最有利的條件。
根據《路透社》引述四位知情人士報導,台灣貿易代表團仍在美國華盛頓,積極與美方進行面對面磋商。一名消息人士直言:「所有相關談判仍在持續進行中」,另一人則表示:「談判團隊目前沒有撤離的計畫」。因談判議題極為敏感,相關人士皆要求匿名。
此次台美協商被外界視為台灣經貿轉型的分水嶺。川普政府堅稱對等關稅是為了「重設貿易公平性」,而台灣方面則主張以「互利互惠、深化合作」為原則,避免陷入雙邊貿易衝突。
▲美國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高關稅將對國內產業造成衝擊。(示意圖)
對於媒體詢問,行政院日前回應指出,台灣參與本次談判的首要目標為「維護國家利益、保障產業權益、確保國民健康與食品安全」,同時也希望藉此推動台美貿易平衡發展。政府強調,將持續與主要貿易夥伴深化連結,尤其是與美國這個僅次於中國、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的國家建立長遠合作。
行政院進一步透露,目前由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代表團正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及白宮經濟顧問團進行密集協商。據之前媒體報導,談判內容涵蓋多項敏感產品,包括工具機、半導體零組件、光電材料及食品農產品等,預期將對台灣出口企業與國內物價造成直接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暫緩執行的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到期。(圖/翻攝自白宮YouTube頻道)
針對美方可能恢復徵收高額關稅,台灣工業總會與商業總會已向政府表達憂慮。根據經濟部資料,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達約1,114億美元,占全年出口比重約23%。同期自美進口約465億美元,貿易順差約649億美元。若受關稅影響,不僅恐導致出口動能減弱,也可能連帶打擊國內生產鏈與就業市場。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分析指出,川普政府施壓台灣的策略,除了經濟考量,亦與其重新劃定全球供應鏈版圖、壓縮中國影響力有關,台灣在科技產業鏈上的關鍵地位因此顯得格外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