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陳佳鈴報導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新稅率將適用於多項出口商品,涵蓋工具機、農漁產品、紡織品、塑橡膠、自行車等產業。(圖/翻攝自白宮臉書)
美國自8月7日正式實施最新一輪「對等關稅」措施,涵蓋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採取「疊加」計算方式,即在原有最惠國(MFN)關稅稅率上,再加徵20%的暫時性對等關稅;影響甚鉅的兩大產業包括「傳產及農漁產品」。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新稅率將適用於多項出口商品,涵蓋工具機、農漁產品、紡織品、塑橡膠、自行車等產業。經濟部指出,計算方式與今年4月5日啟動的10%對等關稅相同,但加徵比例翻倍,對台灣傳統產業與部分農漁產品影響顯著。
主要稅率調整示例
- 工具機:原 MFN 稅率 4.7% → 疊加 20% 後為 24.7%
- 原零關稅農漁產品(如蝴蝶蘭、鬼頭刀):直接調升至 20%
- 紡織品:原稅率 10%~20% → 疊加 20%
- 塑橡膠:原稅率 3%~6% → 疊加 20%
- 自行車:原稅率 5.5%~11% → 疊加 20%
科技產品方面,川普先前已宣布半導體關稅將達 100%,但若企業已承諾或正在美國設廠,則可獲豁免。由於台積電已在美國投資設廠,業界普遍認為有望免受此波關稅衝擊。然而,部分經濟學者警告,高額半導體關稅恐再度引發晶片短缺,並對依賴晶片出口的台灣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針對在途貨品,經濟部說明,若貨品在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0時1分前已完成裝船,並於10月5日前報關進口或自保稅倉儲提領報關,將適用原有10%對等關稅加上 MFN 稅率,而非新的20%對等關稅。
行政院經貿辦表示,我方談判團隊將持續與美方磋商,爭取更合理的關稅安排,同時納入供應鏈合作及美國「232條款」等議題,共同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