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關稅戰歐盟才是大贏家?「1高招」保住農產品 學者分析:川普中計了
  • A-
  • A
  • A+

國際中心/陳佳鈴報導

歐盟與川普政府日前達成貿易協議,同意對美商品課徵15%關稅的同時,避免觸碰牛肉、雞肉等高度敏感的農產品,並利用「龍蝦」作為交換籌碼。(示意圖/資料照)

▲歐盟與川普政府日前達成貿易協議,同意對美商品課徵15%關稅的同時,避免觸碰牛肉、雞肉等高度敏感的農產品,並利用「龍蝦」作為交換籌碼。(示意圖/資料照)

各國陷入關稅苦戰中,貿易成本增加,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多層面,且直接衝擊。《紐約時報》報導,歐盟與川普政府日前達成貿易協議,表面上大幅讓步,實際上卻採取「避重就輕」策略,在同意對美商品課徵15%關稅的同時,避免觸碰牛肉、雞肉等高度敏感的農產品,並利用「龍蝦」作為交換籌碼,讓學者直呼「布魯塞爾肯定在竊笑」。

根據協議,歐盟承諾3年內採購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並投資數千億美元於美國市場。然而,能源採購金額已涵蓋現有進口量及預期增購,且投資與採購數字皆為估計值,實際執行取決於歐洲私人企業,並非強制義務。

協議也延續美國龍蝦零關稅政策。龍蝦產業在美國具有高度政治意義,尤其緬因州的產業在國會擁有強大支持。但在歐洲市場,龍蝦經濟與政治敏感度相對較低,且過去多依據自由貿易協議自加拿大進口。歐盟選擇在此讓步,卻拒絕放寬對美牛與雞肉的進口限制,避免觸及更具政治爆炸性的議題。

歐洲官員明確表示,此安排是有意為之。一名官員5日指出,雖將延長美國龍蝦零關稅並取消野牛肉貿易壁壘,但不會改變關鍵衛生法規來放行更多美牛。喬治城大學教授布許(Marc Busch)評論,「現在布魯塞爾肯定在獨自竊笑。」歐盟成功保留了禁止特定美牛與雞肉進口的規範,可作為阻擋其他敏感農產品的防線。

不過,歐盟在協議中仍付出代價。約70%的對美出口商品將面臨15%關稅,遠高於年初個位數水準,並同意將美國工業品及汽車關稅降至零,恐加劇歐洲製造業競爭壓力。儘管歐盟談判代表強調已避免更嚴重後果,外界認為後續執行將是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