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讓蔡依林、貝克漢等跨國明星都瘋狂的泡泡瑪特今(19)日公布半年報,上半年收入138.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激增204.4%,優於預期的137.6億元。毛利率從64%大幅提升至70.3%,K歸母公司淨利45.7億元,年增率高達396.5%。一隻折合台幣300元左右的絨毛布偶,如何讓1987年出生的創辦人王寧擠下農工大戶成為河南新首富,世界都在看。
更特殊的是,這種「情緒經濟」不只造就王寧一個新首富,也造就了不少小富豪、Z世代(00)後出生的年輕人除了蒐藏,在下班後也靠泡泡瑪特替自己加薪。2002年出生的小承從高中開始就相中同學們「泡泡瑪特瘋」熱潮,從盲盒開始小賺。小承說,大概花300元左右去抽盲盒,然後到網路社團交換買賣,通常一隻他會賣到800,替自己加零用錢。
大學畢業後,小承仍然靠著泡泡瑪特替自己加薪,月薪三萬多的他,靠賣泡泡瑪特特別款,每月也能替自己加4-5000元左右,例如他花5000買熊麻吉泡泡瑪特,以9000元賣出,上網看的話,熊麻吉現在在網路上更喊出19200元這樣的價格。小承說自己比較沒有時間操作,以盲盒來說,甚至有時候抽到普通的就要認賠,所以沒有當作正職。
另一個00後的小宇則把泡泡瑪特、球員卡當作正職。他說自己因為是台北人,吃、住都在家裡,一開始靠兼差來賺取買盲盒、卡片的本金,等到累積到一定數量,他每個月靠玩偶和卡片,可以賺「淨利」2萬以上。

情緒經濟的商機
對於全球瘋泡泡瑪特的現象,分析師認為,泡泡瑪特的崛起,是情緒經濟的典型案例。情緒經濟是指企業和品牌透過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繫,提供深刻的體驗,超越單純的產品交易,並讓消費者產生自我認同感和參與感。在年輕世代,尤其是Z世代中特別受到歡迎。 他們更重視情感價值,對品牌的情感連結有著更高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kidult(童心未泯的成年人)的市場也一樣廣大,泡泡瑪特盲盒定價人民幣(下同)幣59至99元港幣左右,讓年輕消費者輕鬆入場;隱藏款在二級市場的溢價高達 877% 甚至 1284%,這種「低門檻 + 高期待」的設計,把購買轉化為一次情緒投資。根據中國二手拍賣網站的資訊,Labubu 3.0 系列價格被瘋狂炒作,原價 99 元的盲盒,在二級市場普遍漲至 200 至 600 元,隱藏款更突破 3,000 元,部分限量或聯名款甚至被炒到上萬元。
泡泡瑪特把情緒轉化為社群效應。小紅書、抖音上的開箱影片與曬單,讓「購買—展示—炫耀」形成自增長循環。明星如 BLACKPINK 成員 Lisa 曝光 Labubu、蔡依林展示 Crybaby 娃娃,更把 IP 從圈層推向主流,強化了情緒經濟的傳染力。

既是蒐藏也是買賣
泡泡瑪特不是依靠單一爆款,而是有意識地將「玩具」升級為「文化消費品」,他同時具備蒐集、變現的特質。透過藝術家設計、限量發行與跨界聯名,讓塑膠公仔轉化為情感符號。當大家都在買,你會覺得自己也不能錯過,在這種情緒下,泡泡瑪特(Pop Mart)創辦人王寧,在 15 年前還只是大學擺攤賣 CD 的年輕人,如今卻憑藉潮玩品牌的全球爆紅,成為河南新首富。今年 6 月,王寧身家達 209 億美元,超過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的 169 億美元,在以房地產與養殖業為傳統主導的河南富豪榜上突圍。
外界曾認為潮玩只是「一時熱潮」,終將泡沫化。但泡泡瑪特正嘗試延長生命週期。去年公司拆分收入結構,毛絨玩具佔比提升至 9.8%,並開發更多非盲盒產品;海外市場則從東南亞延伸至北美與歐洲,在倫敦牛津街、曼谷商場等地標開設門市。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希望從「短期流行」進化為「可持續品牌」。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