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你是不是常羨慕身邊那些「不缺錢的人」?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並不是單純運氣好,而是長期養成一套穩健的日常理財習慣。從儲蓄到投資,從開源到風險控管,他們做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為了讓自己的財富更安全、更持續增長。專家指出,想要擁有財務安全感,靠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日復一日的累積與紀律。
這些不缺錢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關心自己的財務狀況。他們不會隨便花錢,而是清楚知道錢要花在哪裡,什麼時候該存、什麼時候該投資。他們的生活看似平凡,但背後的理財心法,卻是一般人最容易忽視的關鍵。那麼,究竟這些人都有什麼共同點呢?
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每天都有人曬豪車、秀名牌包,甚至連廚房家電都要比誰更高檔。這樣的氛圍很容易讓人掉入「生活方式膨脹」的陷阱。但那些財務穩健的人,反而最懂得控制慾望。他們不會為了面子和別人比,而是專注在自己的目標。
很多人覺得「量入為出」是老生常談,但真正做得到的人卻不多。理財專家提醒,不缺錢的人甚至常常「量入為少」,也就是開銷永遠低於收入,剩下的資金則全數投入儲蓄或投資。他們深知,當下省下來的錢,將來才有機會變成更多錢。
「有錢人為什麼看起來比較不焦慮?」答案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準備好了。專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在高收益儲蓄帳戶裡,放進至少3到6個月的生活費。這樣一來,不論遇到失業、突發醫療支出,甚至汽車壞掉等狀況,都不會因為手頭緊而刷爆信用卡。這筆應急金,就像一個安全網,讓你即使在風雨來襲時,也能心裡有底,不會陷入恐慌。
另一個不缺錢的秘密,就是「收入來源多元化」。他們不會只依靠朝九晚五的薪水,而是積極尋找其他收入管道。這些人懂得利用投資工具創造被動收入,例如股息股票、ETF、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甚至透過租賃房產或度假民宿增加現金流。
同時,他們也敢於發揮自己的專業與興趣,發展副業或自由接案。不僅能分散風險,還能讓收入結構更穩固。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想要保持優勢,就必須持續學習。這些財務穩健的人,會透過閱讀財經書籍、收聽Podcast、追蹤專業媒體來增加知識。他們清楚知道,知識就是資產,越懂得金融市場的規則,就越能在波動中抓住機會。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面對股市震盪或利率變化時,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冷靜判斷。
「存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對不缺錢的人來說,每一分儲蓄背後都有明確的目標。有些人是為了買房、有些人希望提前退休,也有人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他們會固定檢視支出和投資報酬,確保一切都在朝著目標前進。這種「帶著目的存錢」的態度,讓理財過程不再只是無聊的數字遊戲,而是帶著動力和方向感的旅程。
最後,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就是「未來思維」。不缺錢的人不僅在乎眼前的收益,更會替自己和家人設想十年、二十年後的生活。他們會和財務顧問、保險專員合作,確保退休金準備充足,並透過保險保障生活不會因意外而被打亂。
此外,很多人更早早進行遺產規劃,透過遺囑或信託確保財富能順利傳承,避免家人日後因為財務糾紛而陷入困境。這樣的遠見,正是讓他們財務安全感長久的關鍵。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些理財習慣聽起來很基本,甚至有點「無聊」。但正是這些無聊的堅持,才造就了財務上的自由。想要成為「不缺錢的人」,不必追求快速致富,而是從今天開始,養成正確的習慣,累積屬於自己的安全感與財務自由。問題是,你現在已經養成了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