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輝達(NVIDIA)AI超級電腦「Taipei-1」(台北一號)2023年底建置完成,內含64台DGX H100,以及32台OVX,是台灣唯一進入全球前50大的AI超級電腦,輝達將分享其中25%算力給台灣AI研發,通過申請者可使用DGX、OVX運算資源。
不過,對於機器人是否能真正落地台灣,上街工作,國民黨科技立委葛如鈞葛點出發展盲點,22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科技政策相關業務報告,國民黨立法委員葛如鈞質詢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針對「台北一號」 AI 算力平台、算力資源使用彈性、人型機器人發展策略、以及頂尖研究中心資源整合等議題進行質詢。葛如鈞強調 AI 發展速度飛快,政策要能與時俱進,科研資源的運用與整合必須積極主動,才能協助台灣學術界與產業界掌握關鍵競爭力。
葛如鈞說,針對目前 AI 算力資源申請機制,現行經濟部對使用台北一號的申請規範,將導致某些類型的計畫無法獲得使用「Taipei-1」的機會,因每項計畫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不同,僅六或十二週的連續使用期缺乏彈性,因有些計畫需要較長時間反覆驗證,有些則是短時間需要大量算力,經濟部這樣短時間且又要一次用完的規定恐過於嚴苛,他呼籲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作為 AI 領域的大家長又是政務委員,應協助與經濟部協調機制,提升使用彈性。
葛如鈞也進一步建議,是否能持續深化和 NVIDIA 的合作,甚至可以催生出「台北二號」的算力中心規劃,以紓解全台算力需求壓力。此外,葛如鈞也對國科會未來算力中心設備的採購標準表達關切。他指出,目前政府若僅以「耗電瓦數」作為算力指標,恐導致誤判設備效能。建議採購設備應該要追求實際的算力,而不是單純只看發電的功率。
在人型機器人發展方面,葛如鈞則質疑國科會在長達 85 頁的業務報告中,只用十行文字敘述,相較於機器人預算高達 200 億,業務報告卻如此空泛,顯然不合理。他呼籲國科會應有更清晰的人型機器人產業發展藍圖,強調必須善用台灣在半導體、AI、與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整合優勢,不能再錯失全球趨勢機會。
針對學術研發資源配置,葛委員也提出具體建議。他指出,教育部「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已設立六大 AI 研究中心,每年、每中心僅獲得約五千萬元經費,對比國外學者,經費偏少,建議國科會編列一部分經費來給這些跟AI有關的研究中心,創造 1+1 大於 2 的效果,讓 AI 產業能夠集中火力發展。對此,吳主委承諾,可以與教育部協調,並允諾一個月內葛如鈞辦公室能收到初步研議結果。葛如鈞強調,台灣若要在 AI 世代穩居競爭優勢,政府在算力、機器人、與學研資源整合方面,應有更前瞻、更主動的戰略佈局,期待看到台灣成為 AI 發展的火車頭,站上全球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