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隨著台股大盤在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進入高檔震盪格局,投資人面臨的挑戰也水漲船高。這波行情雖然氣勢如虹,但短線波動劇烈,讓不少投資人進退失據,既怕錯過,又怕追高。法人分析指出,在這樣高低難測、風險與機會並存的盤勢下,若希望穩中求勝、不被短期漲跌牽著走,台股平衡型基金可望成為穩定投資情緒與資產配置的關鍵工具。
根據市場統計,目前台灣市場上共有18檔台股平衡型基金,截至最新一週為止,今年以來平均績效高達18.59%,顯示不論在大盤上攻或修正期間,這類基金的抗震能力與報酬彈性兼具,表現相對穩健。特別是近一週台股拉回震盪之際,群益平衡王與兆豐萬全兩檔基金不僅沒有被拖累,還逆勢打敗大盤,成為績效榜單中的雙星,也再次驗證平衡型基金在震盪市況中的策略價值。
法人觀察指出,現階段的台股走勢已不像上半年單邊上漲那麼明朗,不論是國際利率政策、地緣政治情勢,或是美中貿易進展與經濟數據變化,都可能牽動市場情緒,增加盤勢的不確定性。因此,投資人若貿然重押單一產業或風險資產,容易遭遇突如其來的回檔風險。這時候,擁有股債雙配、攻守並進特性的平衡型基金,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同於傳統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同時納入股票與債券資產配置,當股市波動加劇時,債券部位可發揮穩定作用,而當行情走強時,股票部位又能有效參與行情上漲,因此被視為震盪行情中的「定心丸」。尤其在升降息轉折點未明的時期,平衡型策略能因應不同市況快速調整,展現靈活應變的優勢。
群益平衡王基金經理人周立民分析,第四季本就是傳統電子旺季,加上年底法人結帳作帳、資金回補等因素,將為台股營造偏多氛圍。不過他也坦言,目前國際政經局勢仍多變,包含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美政策互動與關稅議題,都可能造成短線市場的震盪。因此操作上不宜過度追高,而是要採「成長股攻勢、價值股守勢」的雙軌策略,兼顧成長潛力與穩健收益。
他指出,目前正積極關注具中長期結構性成長題材的產業,特別是 AI晶片、高階封裝、先進製程ASIC 相關個股與美設廠受惠股,皆是未來台股動能來源之一。這些產業具備高技術門檻與全球競爭優勢,能在科技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預期將持續吸引資金青睞。
群益安家基金經理人李蕙君則認為,進入第四季後,台股整體基本面仍穩健,具備「降息循環開啟、企業獲利回升、產業結構升級」三大正面支撐,推升多頭行情具續航力。她強調,短線雖會受到長假效應與國際政經事件干擾,但拉回修正不改多頭格局,反而提供長線布局良機。
她建議投資人可採「逢回偏多、不追高」的穩健策略,搭配分批布局方式參與行情。操作面則聚焦在具長線成長潛力的主題型產業,包括 AI運算、雲端資料中心、高效電源、綠色能源、內需消費等,這些都是受惠全球轉型與科技創新的關鍵趨勢,可望在波動中維持成長動能。
總結來看,在大盤處於高檔震盪、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下,台股平衡型基金無疑是「能漲抗跌」的資產配置解方。法人提醒,這類基金的特性在於能靈活調整股債比重、快速回應市場變化,當股市上行時不會錯失行情,當市場修正時也能靠債券部位降低波動,是風險與報酬兼具的配置利器。
若投資人對未來行情感到拿不準,或擔心追高風險過大,與其空手觀望,不如趁勢擁抱平衡型基金的穩中求進機會,透過布局像群益平衡王、兆豐萬全等優質基金,為資產建立一道攻守兼備的防火牆,也為第四季行情預留進場彈性與空間。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