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坐擁2100萬、月領5萬退休俸!65歲翁半年崩潰:有錢有閒卻「活在地獄」
  • A-
  • A
  • A+

財經中心/程正邦報導

退休準備需即早啟動,分紅保單讓保戶享有基本壽險保障之餘,還有機會能分享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所產生的盈餘,是長期規劃的好選擇。(示意圖/PIXABAY)
退休準備需即早啟動,分紅保單讓保戶享有基本壽險保障之餘,還有機會能分享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所產生的盈餘,是長期規劃的好選擇。(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自由」生活,卻成了日本一位65歲退休人士的夢魘。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這位代號A先生的退休人士,在告別職場時擁有約1億日圓(折合約新台幣2100萬元)的豐厚存款,且無房貸壓力。更令人羨慕的是,他每月還能領取24萬日圓(約新台幣5萬元)的穩定退休金。然而,才剛卸下工作重擔短短六個月,A先生就陷入了嚴重的情緒低谷,向理財顧問求助時,他自述「每日如同身處煉獄」。

工作狂「躺平」後遺症:空虛與對「花錢」的焦慮

A先生在職場上曾是意氣風發的專業人士,但長期以來,他將所有精力投入事業,養成了「工作狂」和極度節儉的習慣。退休後,他缺乏個人嗜好或興趣來填補空缺,起初的悠閒很快被「無所事事」的空虛感取代。

他向理財顧問坦言,壓力的根源不在於缺錢,而在於「不知如何善用」金錢與時間:「什麼都不做覺得空虛,花錢又覺得浪費,每天都像活在地獄。」

儘管理財顧問分析,A先生每月開銷約30萬日圓,即使與每月退休金收入24萬日圓有小額缺口,其龐大存款足以應付至百歲,且68歲後夫婦倆的退休金還會增加,財務上綽綽有餘。然而,長年累積的「不能亂花錢」觀念,讓他潛意識裡對動用積蓄感到巨大的焦慮與罪惡感。

許多工作狂退休後有錢有閒,但生活失去重心,覺得活在人間地獄(示意圖))
許多工作狂退休後有錢有閒,但生活失去重心,覺得活在人間地獄(示意圖))

專家開立「心願清單」藥方:規劃時間比規劃錢更重要

為了解決A先生的「富裕焦慮」(Affluenza),理財規劃師採取了突破性的做法,建議A先生與妻子共同列出「餘生期盼完成的清單」,暫時拋開金錢和現實條件的顧慮,將所有想做的事情列出來,從旅遊到學習新事物。隨後,再為每一項心願訂定時間表與預算,並模擬旅遊、房屋修繕、醫療照護、贈與子孫乃至遺產分配等各類預期開銷,設定支出上限。

透過這項周密的「第二次人生行動計畫」,A先生的存款雖然規劃了用於人生的開銷(約剩1650萬日圓),但他卻重新找回了生活重心與目標感,擺脫了空虛和焦慮。

理財專家總結,A先生的案例提醒所有準退休族群:成功的退休生活,金錢只是基礎,關鍵在於「心靈規劃」。如果等到退休後才開始規劃,往往會因為失去工作重心而感到迷茫。應及早制定明確的財務與生活藍圖,才能真正安享高品質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