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安
上週,甫於11月1日就任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出席馬場町秋祭慰靈活動,引發軒然大波。這場爭議不僅關乎個人行為,更牽動國民黨的歷史定位與政治路線。從三個面向來檢視:她到底錯了嗎?
一、事件背景:不只是追思,更是政治表態
馬場町秋祭慰靈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主辦,活動正式名稱為「五o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延續至今已邁入第35年。這場活動不僅追思白色恐怖時期的冤屈受害者,長年以來也公開紀念那些真正從事中共諜報工作、在台灣進行武裝暴力活動、或潛伏在國民政府內部為中共效力的人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國民黨高級將領吳石。
今年這場活動之所以備受關注,與大陸愛奇藝播放的電視劇《沉默的榮耀》有關,該劇以吳石為主角。而鄭麗文在各種反對聲音下毅然出席,自然引發爭議。
鄭麗文一再強調,她收到的邀請函沒有寫明紀念吳石的訊息,活動也不是以紀念吳石為主體。她表示,這兩天民進黨與若干媒體故意帶風向,嚴重誤導秋祭的神聖莊嚴性。

不過,主辦單位雖聲明活動「並非特別針對吳石」,但現場確有吳石照片與相關內容,因此仍被部分媒體與輿論解讀為含有紅統取向的政治意涵。
根據中評社報導,祭文明確指出白色恐怖的歷史應被台灣人重新理解,國共內戰導致兩岸分斷的現實該得到解決。當年犧牲烈士為了反帝、反壓迫,追求階級與民族解放的理想。
活動中稱呼這些因諜報工作而被處死的人為「先烈」、「英靈」,互助會總會會長周弘奇致詞時更直接表示要「堅持向著兩岸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奮勇前進,就是對所有先烈們的最好告慰」。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從北京發來的祭文中,則明確提到「繼承先烈遺志,共推統一大業」。
這個活動並非如鄭麗文所說「不是政治活動」,它本身就充滿意識形態與紅統取向的色彩。紀念誰、如何紀念,本身就是政治表態。

二、三個面向的思考與辯論
面向一:風傳媒的邏輯——「為什麼別人可以,鄭麗文不行?」
風傳媒指出,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與國民黨主席期間,也曾多次出席馬場町秋祭慰靈活動。該報導強調,當年不僅馬英九,部分民進黨人士也曾現身致意。既然過去有人參加過,為什麼鄭麗文就不行?
這個邏輯看似有理,但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結果。
馬英九在市長時期、黨主席時期、總統時期,都積極推動和解論述與相關活動。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國民黨在2016年遭遇史上最慘痛的大敗,不僅輸掉總統,更從國會多數黨淪為少數黨。
當希望和平、希望和解、希望彼此放下仇恨的同時,是否忘記了是非對錯的概念?馬英九做了那麼多事,但他最後帶給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結果值得深思。
或許,不能因為別人去過,就照樣可以去。這一點需要思考。

面向二:蔡正元的質疑——「刨掉了國民黨的正當性基礎」
蔡正元把話講得很重,他認為鄭麗文去參加這種活動,無論講什麼話,都對那些被處死的共諜有正面肯定的意味。無論說什麼,這個活動本身就充滿意識形態和政治色彩。
最敏感的是,對那些在白色恐怖時代、因從事諜報工作而被處死的共諜,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蔡正元認為,這等於刨掉了蔣介石當初為國民黨留下的正當性基礎。
蔣介石也好,國民黨也好,在台灣最大的正當性就是捍衛中華民國、守護了台灣的民主自由。那麼今天去對當初像吳石這樣的顛覆者秋祭慰靈,是否就是說不在乎推翻中華民國政府的人?那麼也不在乎共產黨的所作所為?
那麼,未來又有什麼理由來批判或排斥民進黨那些要弱化或剷除中華民國的論述和方向?這就產生了一個邏輯上的矛盾。

面向三:鄭麗文的論述——「國共和解,兩岸和平」
鄭麗文在致詞時表示,她2005年剛加入國民黨時,就邀請白色恐怖政治犯陳明忠先生赴國民黨中央黨部,將和解之鑰交給時任主席的連戰,促成後來的北京「破冰之旅」。她指出,國民黨從連戰、馬英九以來,一直扛起歷史重責大任、追求兩岸和解,希望以後台灣不要再有「政治受難者」這五個字。
她說,白色恐怖的悲劇是因為兩岸國共內戰的延續,所以敵我雙方才會產生白色恐怖。她從種種說明來強調:國共和解、兩岸和平,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這個論述看似合理,但有一個關鍵問題:在台灣可以去祭悼共諜,那麼相應的,難道在北京,中共也應該去祭悼一些在國共內戰中犧牲的國軍青年嗎?
中共時常祭悼像張自忠這樣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國軍將領,但對於內戰中的國軍將領,他們的態度是什麼?目前查找的資訊顯示,中共並沒有對任何在國共內戰中被處決或犧牲的國軍人員,給予正式的祭悼或慰靈。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和解需要對等嗎?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和解」,那算是和解,還是自我否定?

三、和解是和解,秋祭慰靈是另一回事
必須強調一個觀念:和解是和解,祭悼慰靈是另外一回事。
和解,是雙方放棄過去的敵我關係,放棄過去的仇恨糾葛,選擇原諒,不再追究。這是寬容。
慰靈,則是肯定。被祭悼、被慰靈對象的一些作為、理念和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被肯定了。
這不是鄭麗文一個人的事情,這代表著國民黨許多人的一些路線和思想。
這個話題炒得很熱。蔡正元的臉書上,因為他發表了相關的議論,結果90%的人咒罵他、痛罵他,說他瘋了。
但未來會證明,他到底瘋了沒有。
有一個指標可以觀察:明年,也就是2026年秋天的這個時候,作為國民黨主席的鄭麗文,還會去參加這樣的活動嗎?如果她依然選擇出席,那麼在明年年底2026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選民將用選票做出客觀的評價。
選舉結果將會告訴我們,這條追求和解的路線,究竟是國民黨的正確選擇,還是一條繼續流失選民支持的不歸路。屆時,今天爭論的三個面向,都將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