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台股今(21)日遭遇沉重賣壓,大盤盤中狂瀉逾800點,不僅大盤氣氛低迷,就連備受期待的「鴻海科技日」也難敵空頭壓力。儘管鴻海(2317)上午宣布與OpenAI聯手打造下一代AI供應鏈、並揭幕年度科技盛會,市場仍用腳投票,鴻海股價盤中重挫9.5元,股價在227元,跌幅達4.02%。與此同時,旗下鴻海家族相關個股也同步走弱,反映市場對大盤與AI題材的短線疑慮加深。
一年一度的鴻海科技日(HHTD)今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隆重登場,現場聚焦電動車、AI應用、智慧製造等領域,並公開攜手OpenAI與Intrinsic展開雙重合作。其一,是與OpenAI合作佈局AI伺服器基礎設施的設計與美國在地生產,旨在打造美國AI供應鏈主導地位;另一則是與Intrinsic成立合資企業,開發下一代AI機器人工廠。兩大聯盟宣示鴻海要重新定義AI硬體與電子產品的製造生態。
然而,這波技術與國際合作利多,卻無法在台股今重挫的市況中激起投資人信心。鴻海股價早盤一度反彈至229元,但隨即繼續走弱,成交量達4萬張,顯示短線獲利了結與市場不安情緒濃厚。
鴻海家族成員同樣未能倖免。鴻準(2354)收跌2.1元至64.4元,跌幅3.16%;廣宇(2328)下跌1.3元至46.25元,跌幅2.73%;乙盛-KY(5243)下跌1.9元至85.6元,跌幅2.17%;光通訊相關的訊芯-KY(6451)亦走跌2.5元至138元,跌幅1.78%,可見整體鴻海集團股價皆遭殃,未能搭上科技日順風車。
法人指出,儘管鴻海祭出一連串AI戰略新布局,公司先前已預告會展出人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負責在生產線上進行產品製造,最快能在明年上半德州廠啟用後看到、電動車Model C與Model B等新車款登場,顯示集團正全力轉型AI與電動化賽道,不過面對台股盤勢急轉直下,加上短線資金偏空氛圍濃厚,利多暫難轉化為股價動能。
此外,市場也擔憂,即便OpenAI與鴻海合作具有高度話題性,但初期仍僅止於系統規劃與協議,尚未產生實質營收貢獻,對短線股價刺激有限。加上美國科技股近日修正,AI族群估值偏高風險浮現,導致資金開始轉為保守。
鴻海科技日雖強打AI與全球戰略合作,展現集團在智慧製造與AI硬體的企圖心,但今日股價與家族股普遍走弱,也顯示出利多釋出後,市場仍回歸對基本面與大環境的審慎觀望。未來需觀察合作案是否順利推進,並實質轉化為營收與獲利成長動能,方有機會重拾投資人信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