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台積電資深副總違反競業條款,離職前與公司面談時稱要到學術單位工作,爾後消息曝光卻是到敵對陣營的英特爾,震撼業界。台積電於11月25日正式對羅唯仁提告。
對此議題,曾任台積電工程師、前基金經理人「萬鈞法人視野」在臉書分享他前幾天才和台積以前的長官聊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位在台積二十多年的退休副總,75歲還要冒著巨大爭議轉戰英特爾?我們的共識是,台積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的離開而動搖,關鍵技術都有防火牆分隔,根本不會有人可以獲得完整的所有資訊,更何況只有參數與資料也不可能複製台積的成功。但當新聞開始浮出,以以往的經驗,就知道這件事不會無聲無息,果然,台積昨天正式提告。
「萬鈞法人視野」說,你可以把這件事當一個八卦,但也是一個能看出台積文化與全球半導體權力結構的事件。很多人直覺把羅唯仁和過去梁孟松、蔣尚義的案例放在一起,但真正的差別不在於這些天才去哪裡,而在於台積電的底線一向清楚:技術、資料、策略不是個人資產。人才可以流動,但規則不能破。當你已被調到策略部門,卻仍持續向研發單位索資料、離職時說去學界卻出現在英特爾,這踩到的是制度,而不是情懷。
梁孟松當年轉戰三星、後來到中芯,引發巨大爭議,但後來證明了,台積電的領先不是靠個別天才,而是靠整個流程、紀律與系統。單點的人才確實重要,卻永遠撼動不了一家公司三十年的積累。這也是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台積工程師,但台積還是唯一能穩定把先進製程往前推的公司。
「萬鈞法人視野」回想自己進台積的第一天,誠信正直(Integrity)的天條就寫在迎新資料前幾面,台積電企業文化中最核心的第一條就是「誠信正直」。如果如新聞報導所言,羅唯仁在轉調策略部門後仍索取研發資料,且對去向有所隱瞞(聲稱去學界卻去了Intel),這就不僅僅是競業禁止的法律問題,而是觸犯了台積電文化中最不可饒恕的「誠信天條」。殺雞儆猴看起來就有其必要性,台積電目前正處於全球擴張期,在美國、日本、德國都有設廠,人才流動管理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
對於一位副總級別的人物若不採取強硬態度,將無法管理底下數萬名工程師。這場官司即使最後無法在美國法庭取得實質勝利,其「宣示性」和「威嚇性」的效果也必須達到。
至於他為什麼要走?他身價至少20億,不是為錢,而是為舞台或是一口氣。75歲被調離研發核心,對某些技術人來說,就是變相的冷宮;回到曾待過18年的英特爾,或許是他認為仍能發揮的一個出口。
台積電的文化與制度,不會因為某個人離開而動搖,也不會放任規則被踩。更不會把半導體的競爭,簡化成個人的故事。如果市場因為這個新聞而出現非理性的恐慌拋售,那確實可能是一次「誤殺」帶來的好機會。因為這再次證明,台積電的強大,已經從依賴「個人英雄」進化到依賴「強大體系與文化」的階段,這才是真正長久且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