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彭淮南退休後開投資理財社團?當然是假的!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也被詐騙集團當成幌子,請民眾多加注意。(圖/資料照片)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也被詐騙集團當成幌子,請民眾多加注意。(圖/資料照片)

詐騙集團橫行,假冒名人的名義,開設投資理財群組,這回居然朝中央銀行前任總裁下手,央行緊急澄清:「邇來發現不明人士冒用本行顧問彭前總裁淮南名義,向民眾謊稱彭顧問已加入其投資理財群組。經查本行顧問彭前總裁從未直接或間接加入任何社群媒體,為免民眾受騙,特此澄清。

近年來,假冒名人投資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詐騙集團利用知名人物的照片和身份進行廣告宣傳,再透過社交媒體與通訊軟體誘騙投資人,已經讓許多人蒙受巨額財務損失。這類詐騙手法的運作模式通常從社交平台上開始。

詐騙集團會在臉書、IG等媒體上投放高額回報的廣告,廣告中往往假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財訊社長謝金河、網紅486先生等人的名義吸引目標受眾。當受害者點擊廣告後,他們會被引導至 LINE 或 Telegram 等通訊軟體的群組。


進入群組後,受害者會看到許多自稱投資成功的成員熱絡地分享賺錢心得,然而這些「成功案例」多半是詐騙集團安排的暗樁。他們的目的是營造投資群組內人氣旺盛、投資穩賺不賠的假象。一名自稱「老師」或「分析師」的人會定期在群組內發布投資策略和建議,並要求受害者下載特定的 APP 或進入特定網站進行操作。


詐騙手法往往設計得環環相扣,初期詐騙者通常讓受害者獲得少量的獲利,以降低他們的戒心並進一步誘使其加碼投資。當受害者看到資金帳戶上的盈餘時,會產生信任感並投入更多資金。然而,當受害者試圖提領資金時,詐騙集團便會開始拖延,常以系統維護、繳稅款等理由阻擋提款申請,甚至直接從此失聯。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陷阱,民眾應該提高警覺,尤其不應輕信任何聲稱「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承諾。若遇到投資資訊,務必要透過官方管道或多方查證其真實性,避免輕易相信不明來源的訊息。同時,對於不熟悉的廣告連結應保持高度戒心,切勿隨意點擊,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財務或身分資訊。一旦懷疑自己可能已落入詐騙圈套,應該立即向警方報案,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