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一鍵看世界/不只對等關稅 川普4、5月將對進口車及零件課高關稅
  • A-
  • A
  • A+

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月2日宣布對進口商品祭出高額關稅,並將這一天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但這只是他關稅戰的其中一環。早在3月26日,他就預告4月、5月要針對進口汽車及零件徵收重稅,聲稱要讓美國汽車業重返榮耀。但專家直言,這項政策恐怕弊大於利,讓車廠「解放」的不是市場,而是大筆利潤。

川普對進口汽車及零件收高額關稅,恐對美國本土車廠也造成強大衝擊。(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川普對進口汽車及零件收高額關稅,恐對美國本土車廠也造成強大衝擊。(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25%關稅全面開徵 車廠苦不堪言

《經濟學人》上月31日報導,川普這次針對進口汽車與零件徵收25%關稅,將在3日生效,其中來自美墨加協議(USMCA)範圍內的車輛,僅對不符合75%北美生產規定的部分課稅;這代表從墨西哥與加拿大進口的約360萬輛汽車,仍可能面臨額外成本壓力。

至於零件部分,從5月3日起將全面開徵25%關稅,僅符合USMCA規範的零件可暫緩課稅,直到新的計算機制完成。問題是,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中,約50%零件來自海外,這使得無論是本土車廠或進口品牌皆難以倖免。即便是特斯拉(Tesla),雖然所有銷往美國的車輛皆在美國生產,但仍仰賴部分進口零件。

美車廠「三巨頭」也遭殃

即便是美國本土車廠也難逃此劫。底特律三大車廠——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GM)與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皆依賴墨西哥與加拿大供應鏈,GM去年更從南韓進口46萬輛汽車。投資機構Bernstein估算,若轉嫁部分成本給消費者,福特與通用2025年的營業利潤仍可能比去年下滑30%。

進口品牌腹背受敵 車價恐暴漲

對於其他國際車廠來說,這場貿易戰更加複雜。豐田(Toyota)與福斯(Volkswagen)雖然在美國設有工廠,但仍需從海外進口大量車輛,例如豐田每年從日本運送53萬輛車至美國,這些車將面臨25%重稅;而福斯旗下奧迪(Audi)品牌主要依賴歐洲生產,同樣逃不過關稅制裁。

至於BMW與賓士(Mercedes-Benz),雖然在美國與墨西哥都有工廠,但關鍵的引擎與變速箱來自歐洲,這讓他們仍需承擔高額關稅。此外,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保時捷(Porsche)等完全依賴歐洲生產的品牌,預計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隨著庫存逐漸消耗,這些關稅對市場的影響將在幾週內浮現。分析師預測,豪華車價格可能上漲1萬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以上,而一般車款則可能增加3,000至4,000美元(約新台幣10萬至13萬元)。

長期影響:產業鏈重組與就業困境

車廠現在面臨一個關鍵問題,即是否要打破過去30年建立的跨國供應鏈?川普承諾將維持關稅政策至其任期結束,但下一任政府亦可能會迅速推翻這些措施。

部分車廠可能考慮將生產線移回美國,然而這並非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Cox Automotive分析師基廷(Erin Keating)指出,改造工廠與聘僱美國工人將大幅增加成本,重新啟動停產工廠或建設新廠可能需要2到3年時間。

此外,即便將生產移回美國,也不代表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AlixPartners顧問公司專家魏克菲爾德(Mark Wakefield)表示,許多新建工廠將優先使用自動化設備,以降低人力成本,這與川普「創造更多工作」的目標背道而馳。

「解放」美國?低收入族群恐成最大受害者

川普曾放話,「我才不在乎車價上漲。」然而,進口關稅勢必推高美國車價,使得市場萎縮。2023年美國共售出1,600萬輛汽車,專家預測今年可能減少100萬至250萬輛,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平價車款,因為它們無論進口或本土製造都將變得更加昂貴。結果是,低收入族群將更難負擔買車成本,市場上高價車款比例增加,而這樣的「解放」,恐怕只會讓更多美國人買不起車。

整體來看,川普的汽車關稅計畫不僅漏洞百出,還可能重創美國汽車產業,最終受害的將是美國消費者與車廠本身。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