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
▲4月7日台股開盤皮皮剉,投顧推內需股應對。(圖/資料照)
川普美國時間4月2日下午在白宮宣佈對特定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其中對中國加徵34%關稅、台灣32%、越南46%、韓國25%、印度26%、歐盟20%、日本24%、英國10%關稅,其他國家關稅稅率,分別為巴西10%。瑞士31%。柬埔寨49%。南非30%。印尼32%。他特別強調,這不是完整的對等關稅,並表示企業只要將生產製造移到美國,就不需要繳納任何關稅費用。川普Truth Social提到,美國將對其他國家課徵關稅稅率僅各國對美國課徵稅率的一半,美國已經很寬容。
消息震撼全球,美股更跌倒疫情以來最低點,因為川普的「無差別條列法」讓台商佈局海外,如紡織廠大宗越南、印尼、塑化家具中國產地等等,全部中箭,美國廣大消費市場無可迴避,股市可能於7日清明連假開盤後入「補跌」行情。台新投顧分析,在總總情境中雖不利於股市基本面,但投資人也別太悲觀,可以關注只著重內需市場,還有受惠疫情後非出口產業。
包括電信類股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超商類股統一超(2912)、 全家( 5903)、寶雅( 5904 );食品、餐飲、飯店、百貨通路類股包括晶華(2707)、王品(2727)、雄獅( 2731)、五福(2745)、統一實( 9907)、大華(9905)、中保科(9917)、保全類股的新保(9925)。
水電、瓦斯、油類股包括台汽電( 8926 )、大汽電(8931 )、大台北(9908 )、欣天然(9918)、新海(9926)、欣高(9931)。其他利基型類股包含台灣高鐵(2633)、台灣大車隊(2640)、櫻花(9911)、泓德永業(2247)。
台新投顧報告指出,美國從1997年到2024年,失去了約500萬個製造業職位,經歷了史上最大的製造業就業降幅之一。2023年,美國製造業產出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比重為17.4%,低於2001年的28.4%。在汽車、造船、製藥、運輸設備、技術產品、工具機以及基礎金屬和金屬製品等先進行業中,保持國內製造能力的彈性需求尤為迫切,因為這些行業的產能損失可能會永久削弱美國的競爭力。如果美國希望維持有效的安全保護傘來保衛其公民和國土以及盟友和夥伴,它需要擁有龐大的國防上游製造和商品生產生態系統。這包括在生物製造、電池和微電子等關鍵領域。
根據估計,美國公司每年向外國政府繳納超過2000億美元的增值稅,這對在美國邊境繳稅的美國公司來說是「雙重打擊」而歐洲公司無需就其對美出口收入向美國假貨、盜版軟體和商業機密竊盜每年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失達2,25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假冒產品不僅對美國的競爭力構成重大風險,而且還威脅美國人的安全、健康和保障,全球假冒藥品貿易額估計達44億美元,並且與致命的芬太尼類藥物的分銷有「美國製造」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本屆政府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重點。總統的對等貿易議程意味著美國將擁有更高薪資的就業機會,生產美國製造的優質汽車、家電和其他商品。
對於這樣的經濟脈絡,川普政府認為美國需要搶救的醫療過程,他在宣佈完關稅後,甚至說這是一場必要的手術,此次關稅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權力,宣布持續的貿易赤字已構成國家緊急狀態基礎關稅:從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美東時間)起,對所有國家實施10%基礎關稅個別對等關稅:從2025年4月9日凌晨12:01(美東時間)起,對與美國貿易赤字最大的國家實施更高的個別對等關稅,約60個國家對等關稅豁免項目受50 USC 1702(b)約束的物品(包括純粹的資訊或通訊交流,資訊材料的進口或出口,如出版物、電影、照片、藝術品等。還有用於人道主義救援的捐贈物品)已經受到232條款關稅的鋼鐵/鋁製品和汽車/汽車零件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製品等。
還有所有可能受未來232條款關稅影響的物品金條,銀條、在美國無法獲得的能源和其他特定礦物對等關稅豁免區域現有的芬太尼/移民 關稅命令繼續有效、USMCA合規商品維持0%關稅、非USMCA合規商品徵收25%關稅、非USMCA合規能源和鉀肥徵收10%關稅。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