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國發會協助台灣轉型入先進產業。(圖/資料照)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9日將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因應國際經貿情勢」專題報告。劉鏡清指出,我國與美國科技業者緊密合作,他們也會成為為台灣談判的一個橋樑,同時爭取台灣「非紅供應鏈」商機,加強掌握量子運算、矽光子商機。更重要的是,國發會將推出:智慧機器人基金(預計今年第3季啟動)、AI新創基金(2025年上半年受理) 、智慧醫療創新基金(2024年9月受理)、綠色成長基金(2025年第2季受理)等,將有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
國發會書面報告指出,由於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成長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亦為科技產業鏈不可或缺的輔助支柱,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對台灣產業造成的不公平,行政院除已提出880億元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外,中長期而言,政府也將積極協助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應對第二波供應鏈重組,掌握非紅供應鏈商機,強化研發、價值提升與數位銷售,促進產業再次轉型升級,讓產業更具韌性及競爭力。
強化策略性產業,將在既有五大信賴方案基礎上,針對戰略性產業,如半導體領域可強化本土設備、材料供應鏈,並加速矽光子、量子運算、自主化機器等前瞻關鍵技術創新,期藉由以大帶小方式,讓中小企業可藉此強化產業競爭優勢,並深化與經貿友好國家技術與投資合作。
此外,為鞏固傳統產業與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優勢,國發會與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將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推動強化數位拓銷與研發、提升企業AI競爭力、協助成立產業控股、推動產業再造基金、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等五大措施,以積極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加速推動《產業創新條例》修法助投資外,也將積極推動 「七大百億基金」,國發基金將與相關部會合作推動主題式投資專案,並分別匡列新台幣100億元協助各機關推動產業創新轉型,包括:智慧機器人基金(預計今年第3季啟動)、AI新創基金(2025年上半年受理) 、智慧醫療創新基金(2024年9月受理)、綠色成長基金(2025年第2季受理)等,將有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創新轉型。
在推動產業再次轉型部分,則會引導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業務力轉型(如傳統通路轉向全通路、傳統銷售轉向數位銷售及商機導向)、價值轉型(如研發再創新、優質化研發設計、AI為核心的軟硬整合跨界研發)、整合轉型(如產業控股形成規模化、成本與效率變革、價值鏈轉型)、供應鏈重組轉型(如非紅供應鏈分工整合、掌握核心價值鏈關鍵),並結合資金挹注、稅賦優惠、人才培育、專案輔導團等,協助產業建立新競爭力。
資金助創新與新創方面,則是將加速新創發展,達成2027年每年新台幣1,500億元的新創投資金額的政策目標,國發會將與經濟部、國科會等部會共同合作,積極打造全球共創的生態圈,並採取活絡投資生態系和擴大投資標的兩大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