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大刀,台灣產業界集體陷入高度緊張。(圖/黃威彬 攝、美聯社)
川普揮舞關稅大刀,釀全球股災,投資人遭殃,台灣產業界集體陷入高度緊張。美國對台灣祭出32%懲罰性稅率9日生效,關稅恐慌蔓延13小時後,川普突然喊暫緩90天,業界心知肚明,「這不是豁免」,已分散佈局的電子五哥喊「暫無異狀」,大部分電子傳產企業則啟動避震機制,有的備貨、有的預告漲價,有的配合客戶調節產能。
這場美國關稅政策髮夾彎,讓出口廠商從4月2日宣布基礎關稅10%起,接到客戶急call「停止出貨、暫緩出貨」,到9日更嚴峻的對等關稅生效後13小時喊停90天,客戶急call從原本的交貨「慢慢來」火速改為「趕緊來」,搶在90天關稅空窗緩衝期內出貨;台股也從7至9日三天暴跌3906點,10日強彈1608點,上演史上最慘跳水及史上最強「V轉」。
川普以MEGA(讓美國再次偉大)為由,對全球86國輸美貨品課徵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開徵32%關稅。這波及有多廣?以2024年為例,台灣對美出口總額達1114億美元,除了半導體產品暫時獲得豁免外,前20大出口品中包括伺服器、筆電、手機、網通設備與各類電子零組件等產品,均不在豁免清單內。
儘管關稅戰暫緩90天,但業界心知肚明,這僅是延遲,非真正豁免,未來前途不明。「這是一場沒有劇本的貿易衝擊,」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協會理事長私下說,與其靠政府求生不如靠自身策略應變,目前看來,分散市場、強化供應鏈韌性、升級產品附加價值等已是業界共識,加強與客戶的戰略合作,也成了新常態。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指出,「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因應關鍵。(圖/翻攝自研華台灣臉書)
面對未知的高稅率,PC品牌大廠陸續啟動因應方案,華碩(2357)指出,已針對美國市場產品預先備貨、調整生產地布局,盡量控制成本並保持價格競爭力,營運長許先越坦言,「關稅不是操之在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把彈性和韌性最大化。」宏碁則表示,將與客戶與供應鏈密切合作,視需求採取必要措施,董事長陳俊聖早前也預告,將針對關稅影響產品漲價10%。
電子五哥多表示「暫無異狀」,目前出貨維持正常,廣達(2382)表示,目前未收到暫停出貨訊息,將視客戶需求彈性調整產能。英業達(2356)透露,第二季筆電可望季增,AI 伺服器與筆電從墨西哥組裝後運往美國,也不排除在墨西哥擴充產能。和碩(4938)則啟用美國新辦公室,強化在地服務,並規劃建置北美產能。
多家企業也紛紛啟動避震策略,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指出,「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因應關鍵。資深協理林美真8日受訪強調,研華早在27個國家設有據點,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都有在地設廠,並提供服務,「目前訂單未受到美國關稅影響」,企業應該思考分散市場,以降低風險。
傳產與出口導向的產業動作也很快,老牌電子廠、市值近千億的大同(2371)6日宣布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完成簽約,正式啟動美國戰略計畫,加速在美國投資,將利用併購或股權投資方式快速進入市場,積極爭取美國電力市場商機大餅。
▲成衣廠聚陽高度仰賴美國市場,且重要產地在越南。(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部分成衣業者因為仰賴美國市場、且主要生產基地設於東南亞,均列入美國對等關稅清單,尤其越南(關稅達46%)、印尼(32%)與柬埔寨(49%)等首當其衝,成衣雙雄儒鴻(1476)與聚陽(1477)等處於第一線。
儒鴻表示,目前出貨正常,美方客戶甚至反過來安慰台廠「不用太緊張」,評估仍須視市場需求與區域變數而定。聚陽則指出,美國當地尚無法建立規模化成衣產能,只要終端需求不變,品牌商還是得依賴海外供應鏈,未來誰能撐過高稅考驗、維持出貨穩定,誰就握有更高的議價主導權。
紡織廠如興(4414)則啟動「產能重配」戰略,將高關稅的柬埔寨、緬甸(44%)的生產比重轉向東非坦尚尼亞(10%)。執行副總經理許益瑞指出,預計2025年坦尚尼亞產能將占比達四成,來將持續推動增加歐洲市場和日本市場銷售比重。
出口為導向的機械產業同樣風聲鶴唳,全球壓縮機領導品牌復盛公司總監黃詣超坦言,公司多年強化產品「不可取代性」,並已在美國、越南設有據點,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實,公司有應變能力。換句話說,未來關鍵90天,就看台灣如何判讀形勢、精準出招,這才是台廠可行的逃生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