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新台幣兌美金的貶值或升值,對進口商和出口商的影響大不同。(圖/資料照片)
新台幣的升貶牽動的不只是進出口成本,更是台灣在當前全球經貿局勢下必須審慎因應的重大挑戰。從進口角度來看,若匯率從1美元兌29元變為35元,即新台幣貶值,原本以29元就可換得1美元的購買力,現在需花費35元,造成進口商品成本上升。相對地,若新台幣升值至1美元兌29元,購買進口品所需的新台幣變少,有利於降低國內成本。反觀出口情況,台幣貶值時,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收入轉換為更多的新台幣,對出口商有利;若台幣升值,則等於收進來的美元換得新台幣變少,出口商獲利減少。
不僅於此,新台幣的升貶還牽涉更廣的經濟層面。例如,新台幣貶值的正面效果包括:出口商收益增加;持有美元的外國旅客在台灣旅遊成本降低,有望帶動觀光消費;海外生產據點考量美元升值造成成本提高,有機會將製造業移回本地;同時,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價值也將因台幣貶值而上升。然而,從消費者與進口商角度來看,台幣貶值卻意味著支出增加與進口成本上升,對內需市場形成壓力。
央行今(30)日公布今年第1季理監事會議摘要,決議維持利率連四季「按兵不動」,不啟動第八波打房。根據議事紀錄顯示,儘管整體共識為凍結政策利率,但理事間對於升息與通膨風險看法分歧。部分理事指出,當前台灣雖然處於低利率與資金寬鬆狀態,導致房價持續上揚,惟近期通膨壓力雖稍微緩解,但由於水電費與房租、外食價格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持續上升,可能會引發民眾的通膨預期持續擴大。有人認為,政策利率若不改變,台灣通膨可能長期維持在2%以上,但也有理事認為,在美中貿易與政治不確定性仍高的當下,現階段並無升息必要,也沒有降息空間。
近日立法院的質詢場合中,針對美方是否透過關稅談判要求新台幣升值,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連說三次「沒有」,強調這不是事實。他指出,即使美國與日本展開相關談判,也未見對日圓升值的要求,匯率議題不應被當成談判籌碼。儘管如此,新台幣仍出現強勁升勢,今早開盤雖貶值至32.240元,但隨後迅速升值,一度升至31.942元,最終收在32.017元,單日升值2.12角,創下五個月來新高。
針對匯率升值議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指出,「未來匯率將是重大的挑戰」,政府已有心理準備,將視全球政經局勢變化隨時因應。他強調政府對美談判立場清晰,並不會在壓力下讓步,所有政策與談判將以國家利益與產業競爭力為優先。至於立委詢問匯率是否可能升至1美元兌28元、甚至更高,卓榮泰表示央行對匯率變化有完整掌握,並定期提出分析與報告,但不會過早公布最壞情境,避免造成不必要恐慌。
國際層面上,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貿易與關稅政策掀起新一波衝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川普2.0的政策手段如「電腦重開機」,雖然採取關稅為主要武器,但最終真正的戰略是「匯率」。他認為,川普希望藉由重新設定匯率體系來重塑全球貿易秩序,並維繫美國的金融霸權。黃志芳表示,新台幣升值雖不利出口,卻可提升國人對外消費與投資力,有助改善經濟體質,他建議台灣應加快成立主權基金,強化對外布局,參與全球新金融、科技與產業操作,否則恐在新秩序下失去競爭力。
當前全球政經局勢持續震盪,新台幣匯率成為政策與市場焦點。政府與央行將如何掌握並應對未來的升貶走勢,已成為牽動國內經濟穩定與企業營運布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