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浩鼎乳癌新藥再度解盲失敗,股價跌至35元,從巔峰的755元暴跌至二十分之一。(圖/翻攝自浩鼎官網)
過去十年間,浩鼎生技以乳癌新藥吸引市場高度關注,然而研發長達15年的藥物再次解盲失敗,股價重挫至35元,與當年高點755元相比,跌幅驚人。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指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更是一場「十年一覺生技夢」的悲劇。
謝金河表示:「十年前,浩鼎的乳癌新藥曾被視為拯救全球的神藥,市場一片瘋狂,許多朋友搶進買股,浩鼎股價一度飆至天價。但那時我便不斷提醒,市場炒作過頭恐怕會殃及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翁啟惠。」他強調,當年曾示警炒作風險,後來果然爆發解盲失敗及官司風波,翁啟惠也辭去院長職務。
談及生技產業的結構性問題,謝金河認為:「這些年來我一再提醒,沒有營收的公司不應隨意炒作股價。生技產業本來資訊落差就大,若再過度炒作,最終受害的永遠是一般投資大眾。」
除了浩鼎,謝金河也提到更早期的案例——基亞。他回憶說:「2014年我們到台南參訪時,整車的人都在談基亞,甚至有人預測股價會到六位數,我則警告四位數就會出事。」當時基亞主打Pi88術後用藥,市場大力宣傳,但最終解盲失敗,股價從高點486元暴跌至23.65元。謝金河補充:「當時我還被董事長張世忠提告,可見炒作之盛。」
他也指出,基亞的大股東後來成立高端疫苗,一度股價炒至417元,如今也跌至36.9元。這些個案無不反映生技產業中資訊不對稱與炒作氾濫的結構性問題。
「合一與中天也是類似情況,」謝金河提及,這兩家公司由路孔明投資,合一曾因糖尿病新藥題材,股價衝上476.5元,中天也漲至159.5元。「當時盛況空前,但背後依然缺乏營收支撐。」他指出,後來路孔明再投資鑽石生技,雖有蔡明忠、蔡明興兄弟等重量級股東支持,但掛牌首日衝高後,如今股價也僅剩19.9元。
對於這些年與生技圈關係緊繃,謝金河語重心長地說:「很多人指責我不了解新藥研發漫長的過程,但我反對的是資訊不對等下的惡性炒作。」他直言,有些公司熱衷於「印股票換鈔票」,即便沒有營收、虧損連連,仍能炒至千元天價,這是極不合理的現象。
不過,謝金河也肯定少數有成績的公司,「像保瑞透過併購策略,去年EPS高達38.6元,股價曾突破千元;美時也交出EPS 19.35元的好成績,藥華藥過去雖具爭議,現今也有營收與獲利,這些才是值得肯定的正向案例。」
謝金河最後強調:「生技產業本來就是高風險產業,若缺乏制度與誠信,任由炒作與資訊不對稱橫行,終究會反噬市場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