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金管會因金檢預算大砍八成,無法赴陸,將移師香港進行實地查核,並設下四大選案標準。圖為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檢查局今年度原訂赴中國大陸進行金融機構實地檢查,但受限於預算遭大幅刪減,原計畫被迫喊停。檢查局副局長郭文龍指出,114年度赴陸檢查計畫全面喊卡,主要原因是相關預算遭刪除多達八成,從原先預期的預算大幅縮水至僅剩36萬元,經費嚴重不足,無法支應前往中國分行進行實地金檢的必要開支。
在此情況下,檢查局緊急調整策略,轉向香港進行有限度的金檢作業。郭文龍說明,現有的36萬元預算僅足以應付赴港進行2家機構的實地查核,選案標準將更為嚴格,並依據四大指標進行內部評估與挑選。這四項指標分別是:第一、該機構已久未進行金檢;第二、目前已到應接受檢查的時間點;第三、機構近來財務與業務狀況出現明顯變動;第四、曾發生風險程度較高的事件。符合上述任一條件者,將優先列入今年金檢名單。
郭文龍表示,儘管實地金檢因經費限制大受影響,檢查局仍將透過替代方案,維持對海外分支機構的監理力度。他指出,未能前往實地查核者,將以書面查核方式替代,包括檢視分行與子公司的營運管理妥適性、總行報送當地主管機關的金檢報告、會計師查核報告、內部稽核報告,並輔以場外監控報表及相關系統數據進行風險評估。不過他也坦言,書面資料雖具參考價值,但仍不及實地金檢在驗證真實狀況方面的完整與即時。
談及為何僅能金檢兩家機構,郭文龍說明,以目前香港的高物價情況,安排一組四人出勤8至10天所需花費不小,而一家機構若業務規模龐大,檢查所需時間更會大幅增加,因此在有限預算下難以涵蓋更多據點。他也強調,未來若預算回升,仍會視情況恢復實地赴陸查核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