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11日宣布,計劃重啟其首任任期內極具爭議的「最惠國」(Most Favored Nation)藥價政策,該政策旨在透過將美國特定藥品支付價格與其他國家掛鉤來降低醫療成本。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發文稱,將於12日上午簽署「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行政命令之一」,聲稱此舉可使處方藥價格「幾乎立即下降30%至80%」。
綜合CNN及《金融時報》的報導,這項政策並非全新提案。2020年大選後,川普政府曾最終確定同名規則,擬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對診所施用50種B類(Part B)藥品的支付標準,調整為參照OECD等國家中最低價格執行。政府當時估算10年可節省8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6兆元)。然而該政策遭聯邦法院阻擋,繼而被後任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1年撤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重推正值川普團隊考慮對藥品進口加徵關稅之際。此舉可能加劇學名藥(generic medicines)短缺,最終推高藥價。雖然降低藥價是川普首任核心政見,但其本次競選初期並未重點關注此議題。據《POLITICO》報導,團隊去年甚至表態已放棄「最惠國」模式,因為該政策遭多數共和黨人強烈反對。
政策細節目前仍存諸多不確定性:包括適用範圍未明,新版行政令是否延續2020年版本僅針對Medicare B類藥物,抑或擴大到其他支付體系尚待釐清。再來是立法程序疑雲,共和黨正推動的稅改與支出削減方案可能納入此政策,但具體文本尚未公布。最後是法律挑戰的隱憂:藥業巨頭已成功阻擋過類似提案,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等行業遊說團體近日立刻發表聲明稱:「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預定價都將傷害美國病患。」
產業界與政界的反對聲浪也不容小覷。據悉,7大藥廠曾集體訴訟川普政府2020年的藥價限制令,最終促使拜登政府全面廢除該政策。儘管川普在貼文中宣稱「競選捐款對我和共和黨無效」,但紀錄顯示主要藥業貿易團體確實曾捐助其就職典禮。
至於川普及拜登政府的藥價改革差異:川普是強制Medicare支付價格與國際最低價掛鉤,而拜登則是透過《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授權Medicare直接談判10種特定藥品價格,預計10年節省近千億美元。
川普在貼文中嚴詞批評藥廠「多年來將研發成本轉嫁給美國冤大頭」的作法,強調新政策將使「美國終於獲得公平待遇」。然而專家指出,此類政策雖可能降低患者自付額與保費,但同時可能限制藥物可及性,實際效果取決於具體設計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後Medicare已獲得有限度的藥價談判權,這將使新版「最惠國」政策與上次推行時的醫療支付環境產生本質差異。藥業界持續透過訴訟與公關戰反擊,聲稱政府干預將打擊創新投入,但多數訴訟目前未獲法院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