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台灣成代罪羔羊!川普放話制裁半導體 「晶片風暴」重創台韓
  • A-
  • A
  • A+

財經中心/楊惟甯報導

川普揚言將公布「半導體關稅」。(示意圖/台積電提供)

▲川普揚言將公布「半導體關稅」。(示意圖/台積電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度將矛頭指向亞洲半導體產業,公開指稱台灣「偷走晶片」,揚言將半導體納入獨立關稅項目。外界普遍擔憂,倘若成真,恐將重創亞洲半導體供應鏈,「晶片風暴」將牽動全球科技與製造業體系,其中台灣與南韓更是首當其衝。

一名聯發科前工程師接受《法新社》專訪時坦言,川普的政策本質在於迫使亞洲晶片大廠遷往美國設廠,藉此穩固美國本土製造。他形容台積電赴美設廠根本是「交保護費」,因為在美國設廠成本高昂,利潤微薄幾乎無法維持正常營運。他無奈表示,從美國角度來看,犧牲其他國家利益換取本國安全與就業是理所當然的,「而我們(台灣)剛好就是被犧牲的對象。」

前工程師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根本是「交保護費」。(圖/資料照)

▲前工程師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根本是「交保護費」。(圖/資料照)

由於台灣與南韓是全球半導體產業核心。2024年,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半導體產品總額高達74億美元,南韓更達107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業界擔心,若美方開徵重稅,不僅將推升全球終端產品價格,也將迫使供應鏈重組,加劇產業不確定性。

此外,美方可能對半導體課稅的方式也讓業界戒慎恐懼。南韓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養平指出,美國不太可能對整個產業課統一稅率,而是可能針對特定關鍵產品如高速運算晶片(HBM)與記憶體晶片(DRAM)課徵差別稅。這種選擇性徵稅策略,將打擊到特定製造商,形成產業內部新的競爭不對等。

不僅如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高度仰賴跨國生產分工。例如三星電子雖在韓國生產面板,但多在越南進行組裝後出口至美國。一旦關稅開徵,整條供應鏈的成本都可能水漲船高。西江大學教授鄭在旭分析,美國本土產能有限,晶片全面內製化根本不切實際,即使開徵關稅也無法長期維持,最終只會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