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最重課3521%!美敲定「關稅巨刀」砍向東南亞太陽能
  • A-
  • A
  • A+

國際中心/倪譽瑋報導

總部在中國上海的太陽能廠商「晶科能源」,其越南分公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45%高關稅。(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總部在中國上海的太陽能廠商「晶科能源」,其越南分公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45%高關稅。(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先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大刀」衝擊全球貿易,如今已暫緩。不過,近期美國也確定,將對東南亞4個國家的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額關稅,尤其部分在東南亞設分公司的中國廠商,其從東南亞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被課超過200%以上,柬埔寨的部分製造商,被美國課的關稅更高達3521%。

綜合《路透社》等外媒報導,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美國商務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啟動調查,發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4個國家,有部分太陽能廠商「不公平地」受益於政府補貼,將產品以低廉價格賣往美國,對美國製造商不利,美方於今(2025)年4月制定了相關關稅規定。

4月時美國商務部計算,柬埔寨的部分製造商關稅將高達3521%、泰國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分公司則面臨375%的關稅、越南的晶科能源(Jinko Solar)分公司將面臨245%的關稅、馬來西亞的全國性關稅約為34%。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5月20日投票,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太陽能產品,有威脅到美國國內製造商,確定了上述的課稅標準,《彭博》報導指出,這項決定對於在美國運營的Hanwha Qcells、First Solar等「是一個勝利」。

另外,提起調查案的威利國際貿易律師事務所(Wiley’s International Trade Attorneys)的國際貿易首席法律顧問提姆(Tim Brightbill)表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決定,證明了那些總部在中國的東南亞公司「一直違反貿易法」,向美國市場大量供應低價、不公平的太陽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