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澳門已連續18年每年定期發放現金,澳門網友忍不住勸台灣,真的建議不要。(圖/資料照)
立法院日前通過特別條例,新增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並規定於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發放,引發社會熱議,「普發現金」也成為熱門話題之一,正反兩派意見分歧、討論激烈。其實,澳門早在2008年就開始實施當地俗稱「一萬塊政策」的「現金分享計劃」,至今已連續18年每年定期發放現金從未中斷,一到發放時期,幾乎成為年度固定話題。對此,一名澳門網友忍不住勸台灣:「作為被迫享受這個政策多年的澳門人,真的建議不要。」
一名澳門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表示,他看到台灣也在聊浦發一萬塊現金,他建議不要,「你以為是件普天同慶的好事,其實是政府完全失能的體現」,這就是赤裸裸在宣告,不知道錢投資在哪裡才會對社會有幫助,只能用這些錢來堵嘴,對大家生活並有實質性的提升,反而失去與政府議價的地位。
原PO指出,推多年「現金分享計畫」,所需解決德問題,從醫療教育至交通出行,依然一個都沒有解決。而「一萬塊政策」到今年已經徹底成為分化人迷的工具,政府只需要表示一下「錢好像不是很夠所有人了」,底下的人就會為「到底誰配拿這一萬塊」打破頭。本來是政府失職的遮羞布,到最後成為了新老澳門人、移民和本地人之間的大戰,政府美美隱身。
貼文曝光後,掀起台灣網友熱議,「以為靠賭場就能富的澳門,原來還是不夠。」、「完全贊成」、「從澳門的庫房看來,至少還能讓政府繼續亂來多幾年,但台灣根本沒那個條件學澳門這樣玩,香港也是只派了僅僅一次,因為代價太沉重。」、「澳門人表示,派錢還會引發超級通漲,最後把很多人都逼走,特別是年輕人,所以不要以為派錢的政黨在幹好事,根本是毁滅城市的。」、「這個議題可以直接分出公民素質的好壞」。
澳門的「現金分享計劃」是由時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所提出,旨在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對抗通脹,以及緩解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該計劃自2008年首次推行以來,至今已累計發放18次。非永久居民也可領取較低金額的補助,通常每年於4月至7月期間開始發放。每次發放金額為澳門幣1萬元(約新台幣3萬6500元),當地市民普遍稱此項計劃為「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