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對台關稅20%!在美台商轟「台積電已赴美」:太超過了
  • A-
  • A
  • A+

美國政府公布對等關稅稅率,台灣列為20%。對此,洛杉磯台商許凱勝表示,台灣仍然可透過談判與投資,爭取下修的空間,期待比照日韓15%為目標。

在美台商認為,台積電(圖)已經赴美設廠,台灣仍被列為20%關稅「實在太超過了」,認為跟川普談判,台灣要夠強硬。(圖/資料照)

▲在美台商認為,台積電(圖)已經赴美設廠,台灣仍被列為20%關稅「實在太超過了」,認為跟川普談判,台灣要夠強硬。(圖/資料照)

許凱勝是美國加州窗簾貿易商Pacific Heritage董事長,長年從台灣、中國、越南等地進口家飾產品,對美國貿易政策變化有實務經驗。

許凱勝認為,比起先前一般預期「20%到30%之間」,20%相對而言勉強可以接受,但不是理想數字,從日本和韓國案例來看,最初公布稅率都高於現有的15%,台灣仍然可透過談判與投資,爭取下修的空間。

他指出,台灣與日韓在出口結構上有高度重疊,特別是電子業,關稅待遇不應該有明顯落差,否則對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會有不利影響,「5%關稅差距可能讓我們在市場上處於劣勢」。

會計師葉俊麟分析,晶片雖是台灣強項,也是對美談判的重要籌碼,但美方更在意的是農產品、汽車等市場開放程度,若只仰賴半導體產業優勢,恐怕不足以平衡貿易談判。

他指出,美方關注的是整體貿易結構的互惠,尤其在「美國製造」政策下,會持續對汽車、農產品設限或施壓,「台灣不能只守著晶片,要有能力面對其他領域的開放壓力」。

葉俊麟建議,除了官方談判,產業界也可採取應變策略,例如中小企業可結盟、整合進出口資源,以團體方式降低成本與風險,共同因應高關稅挑戰。

旅館業者汪俊宇指出台積電已經赴美設廠,台灣仍被列為20%關稅「實在太超過了」,希望台灣政府能夠持續努力,「起碼要跟日本、韓國一樣」。

汪俊宇熟讀川普著作「交易的藝術」。他認為川普的談判方式經常是一開頭喊出令人難以接受的數字,之後再慢慢講價。他認為,跟川普談判,台灣要夠強硬,不能太友善。

汪俊宇認為,台灣應派出熟悉美國經濟語言與談判風格的專業團隊,盤點自身優勢、找出可用籌碼,「不是只等對方開條件,而是要清楚對方需要什麼、我們能提供什麼,才有真正的議價能力」。(中央社洛杉磯3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