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8月1日台灣20%關稅,政府強調為暫時的還在談判,市場評估美想撬開汽車、農產等市場。(圖/翻攝自Pixbay)
美方今(1)日宣佈對台灣課徵20%「暫時性稅率」,後續若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而台美雙方後續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目前台灣稅率高於日、韓15%,對傳產與日韓同類輸美廠商較為不利,惟台灣2/3輸美商品為半導體與資通訊商品,重疊性不高,反而與中國供應鏈競爭性較高,富邦預期台灣稅率將低於中國。
富邦報告指出,今年Q2主計處、央行及經研機構在10%關稅基礎下,預期2025年GDP年增率介於3.02%-3.1%間,但因上半年GDP累計平均成長率高達6.74%,8至12月對美關稅將增加10%,對台灣今年GDP影響數約在0.2%-0.3%,在暫不考慮232條款半導體關稅之下,推估全年成長率預期仍有機會達到3.5%。
▲截至8月1日美國主要課稅數據變化一覽。(圖/翻攝自富邦投顧報告)
考量20%的關稅後,台股企業獲利修正4.5%至4.1兆,衝擊產業集中在機械及塑化橡膠製品,即使稅率略高於日韓,但台股可望出現短暫利空出盡行情。不過未來仍有財報匯損、Q3動能偏弱及232條款的不確定性,留意拉回風險。後續有關232條款半導體關稅的影響,富邦以半導體關稅10~35%,台廠分攤關稅金額比例10~50%來分析,影響台股獲利612~7145億,影響台股獲利比重為1.4%~16.7%。若8月後開始實施,將影響2025年台股獲利3000億元。
▲我國汽車市場若開孔衝擊銷售及從業人員。(圖/翻攝富邦投顧報告)
進口車開放 就業問題須留意
目前市場傳出美方要台灣開放汽車、農產、保健食品等,報告強調,依車輛公會預估,若進口小客車關稅自現行17.5%調降至0%,國產車銷售量下滑,車廠無利可圖將造成國產車廠關閉,連帶造成零組件廠撤離,公會預估將影響847.74億元產值及8.26萬相關從業人員生計。目前台灣汽車整車製造業公會會員數為12,714位、汽車零組件為120,688位,從事整車製造業人員約為零組件業10.5%。而零組件外銷比例高,調降汽車關稅對零組件衝擊較低。
國產車若掉 衝擊GDP 0.4%
據中華徵信所資料,2023年進口車占國內車市銷售量回升至47.1%,達22.4萬輛,高於2019-2023年46.1%均值,若美國或全數進口車關稅調降,將進一步推升進口車銷售占比。台灣進口車以日系與歐系為主,關稅調降範圍將影響對國產車衝擊程度。2024年台灣汽車業產值2076億新台幣,若以縮減2-5成計算,對GDP成長率影響數為0.16%~0.4%。
▲農產市場、保健食品市場變化。(圖/翻攝富邦投顧)
農產品若開 衝擊4000億產值
2024年農產品台灣從美國進口包括牛肉、雞肉、黃豆、玉米、小麥等,進口值達36.9億美元,占台灣農產品進口額22.3%。而台灣出口至美國8.9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17.6%。 現行農產品進口稅率在0-20%不等,若稅率進一步調降,我國農產品如水果、稻米、乳製品、肉品等衝擊較大。2024年台灣農產品產值4000億台幣,若以縮減1-2成計算,對GDP成長率影響數為0.2%~0.3%。
保健品開放 台廠獲利大縮水
台灣為保健食品進口大國,2024年錠劑、膠囊類進口值為2.5億美元,其中美國金額1.30億/佔比達51.6%,現行保健食品進口稅率在5-30%,多數廠商以內銷為主,2024年台灣保健食品產值約1500億台幣,若以減少2-3成計算,對GDP影響數為0.1% ~0.2%,然預期將大幅稀釋台廠獲利。
▲半導體相關產品關稅若不考慮232(尚未公布),GDP影響有限。(圖/翻攝自Pixbay)
半導體課稅 兵推情境全出爐
富邦評估,台灣對美出口有高達7成是電子相關產品,對等關稅影響範圍約僅占對美總出口1/3,若不考慮半導體關稅,對今年GDP的影響相對有限。232條款若僅對裸晶課稅,對GDP衝擊小;但若針對整體電子產品(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關稅調高至15%~25%,則下半年GDP成長停滯,甚至小幅衰退風險上升。
不考慮232條款 台股最多修正4.1兆
目前台灣實施的對等關稅為10%,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仍在豁免範圍。自4/2對等關稅實施以來,富邦對於台股的獲利預估由3/31預估的4.74兆下修至4.29兆台幣,其中匯率影響0.26兆,對等關稅衝擊約0.19兆。 台灣對等關稅上修至20%,若保守預估(假設半導體也會被課20%),台股獲利會下修4.5%至4.1兆。台灣對等關稅上修至20%,若不考慮半導體及下游電子的部份,台股獲利僅會下修1.4%至4.23兆。主要影響產業為機械業/塑化橡膠(基本金屬已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