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暫時關稅20% 美、台衝擊情境一次看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川普新一輪關稅出爐跟4月2日情境不大相同,法人認為後續都存在談判空間。(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川普新一輪關稅出爐跟4月2日情境不大相同,法人認為後續都存在談判空間。(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針對川普政府在8月1日大限前,針對各國公布最新的對等關稅稅率,並對市場與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系統性分析。台灣方面,稅率最終定調在20%,雖高於日韓的15%,但由於賴總統在公開說明中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的數字,後續仍有談判空間,因此市場對關稅最終落點仍抱持觀望。

從全球市場的宏觀角度來看,凱基證報告認為過去數個月市場頻繁反映TACO(Tariff Adjustment Contingent Outcome)交易的情境已逐漸鈍化,未來股市對於關稅調整的反應機率與強度將顯著降低。尤其目前美方與多數國家的協議仍停留在「框架型」階段,意即稅率調整尚有迴旋空間,特別是對於那些稅率仍偏高的國家而言,藉由後續談判爭取下調的可能性仍在。但即便如此,報告亦坦言,這類稅率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絕非線性,隨著下半年通膨壓力升高與景氣下行趨勢明顯,全球經濟將面臨結構性的挑戰。

對美股態度偏向保守

至於美國金融市場,報告對美股的態度依然偏向保守。一方面關稅稅率的提升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獲利空間,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基本面已處於下行階段,而股市評價又長期維持在高位,這使得美股下半年的反彈動能顯得更加脆弱。原本預期第三季將是美股最為險峻的時點,如今由於各項因素累積,這一波壓力期將可能遞延至第四季,市場重新尋找支撐點的時間勢必拉長。

關於利率政策方面,雖然關稅戰勢必推升通膨,但市場反應將偏向短期,因此聯準會仍有空間在9至10月降息一碼,且12月再降息的可能性也不低,全年降息1到2碼的預期仍未改變。美債市場則建議投資人可趁第三季利率回升至相對高位時提前布局長債。至於美元,短期內將因關稅政策對美國經常帳改善的預期而走強,但拉長來看,隨著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推動,美元仍會有貶值壓力,川普任內美元指數站上100以上將是相對罕見的時刻。

全球結構衝擊台GDP

針對台灣,報告特別指出,這次20%的對等關稅僅涵蓋台灣約四分之一的對美出口,然而廣義半導體類產品占台灣對美出口高達63.3%,這些關鍵產品未來被課徵的稅率勢必將高於20%,因此整體而言,台灣的平均實際有效稅率仍會高於韓國,導致在價格競爭力上處於劣勢。儘管如此,報告也認為台灣對美投資的承諾因為資金投入具備時間與規模彈性,短期內對企業財務壓力有限。

至於真正的關鍵議題,則在於農產品進口讓步的幅度。報告強調,這涉及到高度政治協商智慧,影響層面廣泛,若談判處理不慎,對內部產業及社會民生都將帶來挑戰。從出口面來看,預估第四季起外銷訂單將轉為負成長,出口數據也將隨之轉負,「旺季不旺」的情況將使台灣經濟進一步承壓,報告因此將台灣2025年GDP成長率預估由原先的3%下修至2.5%。

此外,除了台灣的稅率定案,其他國家的稅率也有細微調整,例如印尼、日本、韓國與歐盟在7月初至今的談判中分別將稅率調降至19%、15%、15%與15%,顯示美方在部分盟國間保留了談判空間。然而加拿大因近期與美國的衝突,稅率則被上調至35%,瑞士也意外被調升至39%。巴西方面,則由7月初被上調至50%後,再度回調至4月2日原先的10%水準,顯示雙方在談判過程中的妥協跡象。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