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南部0728豪雨重創民宅與交通系統,經濟部整合民間資源,並加速千億治水計畫上路,盼協助災區穩定復原,經濟部統籌救災資源,動員企業提供家電與寢具物資,17家企業合力捐出780台家電,協助災民重建日常生活。(圖/交通部提供)
7月28豪雨重創南部,帶來嚴重積淹水、道路中斷、農損破億及基礎設施癱瘓。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8月4日,全台曾停電逾5萬7千戶、自來水停水超過8,700戶、淹水通報786件、撤離逾5,900人,災情以高雄、屏東最為嚴重。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行政院於7月底迅速拍板通過總金額達1,000億元的治水新計畫,期望將原訂6年計畫壓縮至4年完成,加速「縣市管河川與排水整體改善」工作。此一計畫歷經兩年縝密研商,由經濟部水利署統籌,與內政部、農業部、環境部、交通部跨部會協力,結合過往治水經驗與「2025全國水會議」成果,全面提升治理規模與精準度。
經濟部指出,自民國95年以來,政府已投入800億元實施各項流域整治與前瞻治水建設,將地方治理率從19%提升至45%。但近年極端氣候頻率提升,舊有排水系統已無法應對強降雨強度,遂提出新階段計畫,強調「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速度、最高防災標準」三大核心目標,藉此打造韌性水環境。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面對災後民生需求,經濟部長郭智輝也火速啟動「生活安定行動」。責成產業發展署統整家電與寢具產業資源,協調全台17家家電品牌與寢具公會共同投入物資支援。
據經濟部統計,包含松下、聲寶、威技、台灣三菱、禾聯、格力等8大品牌,已合計捐出780台家電設備,包含風扇360台、除濕機200台、冰箱130台、洗衣機與電子鍋各數十台,針對災後高溫潮濕環境,風扇與除濕機將優先配送,以降低登革熱與屈公病等傳染病風險。
考量部分災民家電泡水損壞,17家品牌同步推出檢修與汰舊換新優惠,包含泡水機免費檢測、七折維修材料費等,協助災民重建家庭日常。
另一方面,寢具支援行動也快速展開,由經濟部所屬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協調,已完成捐贈包含棉被、枕頭、薄毛毯等共2,444件,解決安置中心與返家初期的基本寢具問題。所有物資由前進指揮所統一受理,再依各地需求進行分配。
物資聯絡窗口亦公開透明:家電對接由金屬中心陳伊誠組長、寢具對接由紡織所吳美樺副主任,負責資訊彙整與配送協調,確保資源不延誤、不重複,讓災民快速受益。
在中央全力部署之下,災後清理與病媒防治成另一大重點。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8月5日再次召開應變會報,副指揮官黃宏甫警示,目前中南部山區土壤含水量偏高,易引發土石流與道路崩塌。責令交通組加強高風險路段監控,避免後續衍生災情。
此外,面對全球性屈公病疫情上升,黃宏甫要求各地環保單位落實積水容器清理與廢棄物去化,並加強診所與醫院通報系統,避免社區傳播風險。
中央也同步研議《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統籌災民補助、屋損救助、修繕協助等措施,以「整合、擇優、加速」三原則推動重建工作。
董建宏次長則補充,目前仍有4縣市開設21處安置所,收容人數為339人,多集中於高雄茂林、屏東三地門等偏鄉原民部落。針對茂林地區已緊急補充糧食物資,並透過原民會支援交通接駁與返家評估。
此次災後應變行動,無論從物資調度、基礎建設強化、傳染病防治到民眾返家安排,皆展現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高效聯動。經濟部也強調,接下來除了硬體治水建設,還將強化民眾防災教育、社區自救系統、與智慧監測技術,落實「前瞻治理、韌性台灣」政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