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陳立武祭出史上最狠裁員真相曝光!驚傳與川普逼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有關?
  • A-
  • A
  • A+

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英特爾大刀闊斧改革、裁員,這是否與川普開出的「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條件有所關聯?已讓外界高度聯想。(圖/翻攝自快科技、資料照)

▲英特爾大刀闊斧改革、裁員,這是否與川普開出的「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條件有所關聯?已讓外界高度聯想。(圖/翻攝自快科技、資料照)

美關稅談判暫訂20%,如今外傳川普要求台灣若想與日韓同享有15%優惠關稅,台積電必須「入股英特爾49%」或「再投資4000億美元」兩條路,一度讓護國神山陷入「肉夾饃」的尷尬處境。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不僅縮減產能規模,還計畫在今年底前裁撤約22%的員工。如今又傳出其製造業務部門接連有三位高階主管退休,引發外界聯想,這是否與川普開出的「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條件有所關聯?

陳立武接任前,前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早在2024年被董事會逼宮下台前,就已先裁撤15,000個職位;而在7月底,英特爾再啟動第二波大規模裁員,員工總數將由原本的99,500人減至約75,000人,總計裁減約24,500個職位。

英特爾財務長大衛・辛斯納(David Zinsner)表示,第二波裁員主要針對多層中階管理職位進行刪減,預估將精簡掉約50%的管理階層。他指出,此舉有助於提高公司效率、簡化決策流程。

《路透社》報導指出,英特爾技術開發部門近期接連出現高層退休,包括兩位副總裁 Kaizad Mistry 與 Ryan Russell,以及設計技術平台的副總裁 Gary Patton。消息人士透露,英特爾正考慮調整技術開發部門的人力結構,該部門負責製程技術與製造流程的開發,未來可能進一步縮編,甚至裁撤部分產能規劃團隊職位。

在技術層面,英特爾晶圓製造進度持續面臨挑戰。原預期聚焦於18A製程可望突破技術瓶頸,然而如今也傳出進展不如預期。陳立武坦言,18A製程僅在用於自家產品時,才能產生合理的回報,一度考慮放棄18A,轉而專注發展14A製程。

然而,英特爾也強調,若14A製程未能取得大型客戶訂單,整體投資便缺乏效益,屆時不排除暫停或中止14A與其後續製程計畫。此番說法引發市場對英特爾可能全面放棄晶圓製造業務的臆測,但英特爾方面則表示目前仍持續推動相關計畫。

這一連串的人事與技術調整,使英特爾內部動盪加劇,外界不禁聯想,這是否與川普對台灣開出的「優惠關稅」條件有關。畢竟,川普開出「台積電若想獲得15%關稅待遇,必須入股英特爾49%或追加投資4000億美元」的要求,時機點與英特爾大裁員、高層異動、製程進度幾乎重疊,引發是否美方刻意為英特爾「鋪路」的揣測,已成市場與業界高度關注焦點。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