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38歲的盧先生,是一名夜班電動車巡檢員,午夜12點到清晨8點穿梭城市角落,他認真工作,薪水4萬加上記點獎金,若表現良好可達5萬。作為家中長子,他所承擔的,是一個四口之家的全部重擔:罹癌的母親、經濟不穩定的弟弟、收入微薄的妹妹。
▲盧先生認為,沒有能力給下一代好的環境,那寧願不讓他們來受苦。(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盧先生表示,媽媽幾年前罹患癌症,並合併三高慢性病,每三個月回診、拿藥、檢查平均需花7至8千元。他說:「媽媽雖然還能動,但我不希望她再為我們操勞,能在家休息就好。」為了白天能陪母親看病,盧先生刻意選擇夜間工作,日夜顛倒、體力透支,對他來說已是習慣。
家庭經濟壓力不僅來自醫療與生活費,最讓他煩心的,是那位時常惹事、無法自立的弟弟。「他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今天工作沒了、明天闖禍,我得幫忙收拾,媽媽也會因此心煩。」妹妹則是剛起步的設計師,收入有限,也難以分擔家用。
盧先生也有穩定交往十多年的女友,兩人感情深厚,卻始終未婚。他坦言:「我們早有共識,不婚不生。不是不想,而是無法想像讓孩子在這樣的壓力與資源下長大。」他認為,沒有能力給下一代好的環境,那寧願不讓他們來受苦。
房租一漲再漲、物價日日飛升,每月薪水一進帳,扣除帳單與生活支出後便所剩無幾。為了稍微提升生活品質,盧先生偶爾會參加藥物試驗,擔任「人體受試者」,每次試驗能拿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他說這樣的兼差有風險,但他早已顧不得那麼多:「能多賺一點,日子就不會那麼緊了。」
台灣男性在生活中面對多少的壓力?這些壓力來源為何?又怎麼樣影響著台灣的社會結構?在父親節前夕,1111人力銀行針對職場男性進行的壓力調查出爐,結果顯示台灣男性普遍面臨龐大壓力,近95% 受訪者自認有壓力,其中超過四成(40.5%)直言壓力「偏高」,甚至有12.6% 壓力自評達到81至100分,堪稱「破表」等級。其中,壓力來源以「家庭經濟支出」為首(55.8%),其次為「工作時間過長」(40.5%)與「缺乏個人時間」(35.1%)。
沉重的經濟壓力也使得 「不婚不生」 逐漸成為趨勢。在受訪尚未成家者中,有42.3% 坦言「沒有適合的對象」、40.3% 表示「薪水僅夠養活自己」、28.8% 則因「收入不穩定」而對婚育卻步。
至於,婚後工作的安排,有54% 的男性支持夫妻雙方婚後仍維持工作,26.1% 表示尊重對方意願;但也有18% 的受訪者坦言處於「兩難」狀態,一方面希望雙薪能分擔家庭開銷,一方面又擔心家中缺乏照顧人手。調查也進一步詢問「養一個小孩需要多少家庭月收入才足夠」,最多人(29.7%)認為需達到10至15萬元,其次為8至10萬元(28.8%),數字顯示出家庭開支與育兒成本的現實壓力。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這份調查反映出台灣男性工作者在成家議題上的高度責任感,也顯示他們願意付出更多勞力來建立家庭。但對於事業、收入的壓力若無法排解,恐怕成為壓抑的根源。
為了解台灣男性的壓力狀態,1111人力銀行進行「職場男性壓力」調查,針對求職會員進行立意抽樣,調查時間2025年7月7日到8月4日,總計回收1,19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