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唐家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台灣出口商品全面課徵20%對等關稅。(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2025年8月7日中午12點起,針對台灣出口商品全面課徵20%對等關稅,引發台灣產業界高度關注與憂慮。專家分析,毛利率偏低的產業恐首當其衝,影響數萬勞工生計,甚至重塑台美貿易格局。
9大毛利率低產業成關稅重災區
財經專家游庭皓在社群平台指出,以台灣上市櫃32個產業類別為基準,毛利率低於20%的9大產業最容易受到新關稅衝擊,分別為:電器電纜、油電燃氣、電子零件組件、水泥工業、紡織纖維、電子通路、鋼鐵、塑膠與光電。若無法成功轉嫁成本,企業營運恐面臨嚴峻考驗。
4.2萬人恐減薪失業 產值縮水逾1.6%
行政院預估,此波關稅將使4.2萬名勞工面臨減薪或失業風險,整體產值損失可能超過1.6%。不過,國發會主委在立院備詢時強調,政府已規劃短期與中長期對策,並對今年經濟展望持樂觀態度,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仍有望維持3%。
出口商面臨三大決策壓力
游庭皓提醒,由於台灣尚未與韓國、歐盟達成15%稅率協議,出口業者必須在暫停出貨、與客戶協商調價、或犧牲利潤之間抉擇,以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
國際稅率比較:台灣高於日韓與歐盟
台灣的20%稅率,高於日、韓及歐盟的15%,也高於東南亞多數國家的19%,在出口同質性產品時恐陷入劣勢。然而,在紡織纖維與塑膠工業領域,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的稅率達30%,台灣在部分市場仍具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