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川普宣布對未在美設廠半導體課徵100%高額關稅,引發全球關注,政策旨在迫使全球晶片製造商移產至美國,強化供應鏈安全,白宮尚未公布正式命令,關稅細節與豁免條件仍存不確定性,台美經貿談判聚焦對等關稅與232條款細節,力爭減輕產業衝擊。(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8月7日拋出震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大政策,宣布將對所有「未在美國生產、或未承諾在美國設廠」的半導體晶片課徵高達100%的關稅。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強調,這項措施適用於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及晶片產品,目的在於迫使全球晶片製造商將生產基地移至美國本土,藉此強化美國的供應鏈安全與國家戰略地位。他同時警告,若企業僅口頭承諾在美設廠卻未履行,美方將「回溯累計」應繳的關稅並追繳到位,並強調這將「保證會執行」。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副營運長丁傳倫指出,對已在美設廠的台廠而言,例如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政策落地後可望直接享受關稅豁免紅利,進一步鞏固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地位。除台積電外,南韓三星正於德州興建先進製程晶圓廠,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在德州與亞利桑那州也早已設有晶圓廠,預期同樣可免於被課徵100%關稅。不過,丁傳倫提醒,目前白宮尚未公布正式行政命令,豁免條件、課稅適用範圍(是否僅限晶片本體或包括含晶片的終端設備)、課稅實施時間表等細節尚未確定,政策細則的不確定性意味著全球半導體業者仍需密切追蹤後續公告並及早規劃因應策略。
在此同一天,美國白宮亦針對印度啟動關稅制裁,理由是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新措施將對印度輸美產品加徵25%關稅,並於21天後生效,使印度商品整體輸美關稅水準提高至50%。受影響的出口品項涵蓋紡織品、汽車零件等印度主要產業。不過,電腦與周邊設備、通信設備等仍屬豁免項目,對於近年積極布局印度並將產品出口至美國的台商而言,仍保有一定市場操作空間與彈性。
本次半導體高額關稅措施是依據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執行,並非針對特定國家,而是以企業是否在美國設廠作為加徵與否的唯一依據。回顧川普過去施政經驗,正式公告與實際生效之間往往留有數週至數月的過渡期,讓產業界與各國政府有談判與調整的時間。預料白宮將在近期發布正式行政命令,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也將跟進發布技術性實施細則,明確列出產品的HTSUS關稅分類代碼、報關申報流程及驗證標準等,企業若欲申請豁免,屆時必須依規提交完整的投資與產能承諾文件。
在台美經貿議題方面,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1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回應近期各界關注的「對等關稅」議題。她指出,目前台灣對美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已由原本的32%降至20%,但採「疊加計算」方式,即須在原有的最惠國(MFN)稅率及任何反傾銷或反補貼稅之外再加20%。例如水五金的水龍頭原稅率為2.6%,加上20%即為22.6%。目前僅歐盟享有例外計算,日本正積極爭取豁免,其餘國家則原則上都適用疊加方式。
鄭麗君表示,台美談判目標除了爭取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還包括共同磋商232條款細節,並努力爭取不疊加原稅率的待遇。她強調,所謂的「黑箱談判」並不存在,依國際經貿慣例,協議底定前雙方不會完整對外揭露細節,尤其台美已簽署保密協議,待雙方達成協議後,行政院會第一時間向國會與社會完整說明協議內容及影響評估,並送交國會審議。
政務委員楊珍妮則補充,目前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談判案例顯示,華府通常會以降低貿易逆差與吸引直接投資為優先條件。例如日本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採購800億美元商品,並允許美方在收購日本鋼鐵公司時擁有黃金股及重大決策否決權;韓國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並採購1,000億美元商品,收益9成歸美方,並自稱在232條款下獲得汽車、半導體與藥品的最有利待遇;歐盟則承諾新增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採購7,500億美元能源,且在232條款下取得汽車、藥品與半導體的15%關稅優惠。
鄭麗君強調,台灣將在維護國家利益、產業競爭力、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靈活回應美方談判條件,盡力爭取在新關稅政策及全球供應鏈變局中,為台灣企業爭取最大空間與最低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