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用小錢鎖高息!幾萬就能收國外債息 小額債新制讓你多一條被動收入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櫃買中心宣布「小額外國債券」制度正式上路,降低散戶海外債投資門檻,新制度允許低於最小交易面額辦理,投資人可小額分批布局國際債市。,開放小額外國債券有助普惠金融,讓更多上班族與高齡族群參與。(示意圖/PIXABAY)

▲櫃買中心宣布「小額外國債券」制度正式上路,降低散戶海外債投資門檻,新制度允許低於最小交易面額辦理,投資人可小額分批布局國際債市。,開放小額外國債券有助普惠金融,讓更多上班族與高齡族群參與。(示意圖/PIXABAY)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表示,為配合主管機關因應金融科技創新、落實普惠金融之政策方向,「證券商提供投資人買賣小額外國債券」制度正式上路。未來證券商與投資人之間辦理特定外國債券交易時,得以不足《債券發行辦法》規範之最小交易面額進行,等同開啟散戶以小額資金布局海外債券的新管道。櫃買中心並已完成配套之業務管理辦法,於8月7日公告實施;證券商申請辦理,須先送櫃買中心審查後轉陳主管機關核准,方可經營相關業務。

櫃買中心說明,過去債券交易多以較高面額進行,散戶投資人參與不易;惟債券屬固定收益商品,若持有至到期可收取穩定債息並返還本金,對追求現金流與資產波動控管的投資人具吸引力。此次開放降低海外債券的投資門檻,讓投資人可在國內、以小額方式參與外國債券市場,擴大投資選擇;同時有助證券商接觸更多投資者,據此優化商品設計與服務,亦與打造台灣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主軸相契合。

就制度緣起與設計理念,櫃買中心指出,這次開放反映三個面向:其一,金融科技推動「資產切割/小額化」成為趨勢,小額債交易與數位平台結合,有助提升投資可近性;其二,普惠金融強調「讓更多人可負擔地參與」,降低最小面額限制正可回應一般上班族與高齡投資人的現金流需求;其三,境內通路販售外國債券可強化監理可視性並控管投資適合度。配套面上,主管機關並同步要求自營與經紀帳戶獨立、利益衝突防範與內控稽核強化,例如自營下單須電子化、依時間先後嚴格管控,避免與客戶利益相左;若外國債券或其發行人之信用評等下修而不符最低標準,僅能買回國內客戶持有部位,不得再售予國內客戶,以確保投資人保護。

至於為何在此時點推動小額外國債券?櫃買中心分析,全球利率處於相對高檔、殖利率曲線仍具吸引力,是政策時點的重要背景。以美國公債為例,8月上旬10年期殖利率約在4.2%至4.3%附近震盪,市場一方面反映前期回落後的技術面調整,另一方面也消化財政部發債供給與拍賣結果對利率的短線擾動,例如8月6日430億美元的10年期標售出現一年來相對疲弱的需求、得標利率略高於標前水位,短線帶動殖利率彈升;同週盤中亦曾因大型避險/交易單導致利率瞬間拉高。這些都說明在「高利率但波動不小」的環境下,投資人對於能以較小資金分批進場、拉長持有、累積息收的需求增溫。

觀察近期債券市場熱點,首先是「利率路徑與通膨回落的拔河」。多數機構預期今年美國聯準會仍有降息空間,但節奏將視通膨與就業數據而定,在此情境下,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維持在約4%至5%的廣幅區間震盪,票息回報的重要性凸顯。

其次是「投資等級與高收益信評表現分化」。年中以來,高收益債受惠於較高票息與溫和利差,總報酬多數優於公債;7月美元高收益初級市場相當活躍、逾三分之二為再融資,顯示企業趁檔期優化負債結構。

第三是「亞洲債成資金重新配置受益者」。隨著評價面相對美債與美企債更具吸引力、通膨壓力較低,亞幣債與亞洲美元信用市場展現韌性;亞洲在地貨幣債市規模持續擴大,指數納入效應亦帶來被動資金挹注的結構性支撐。

在風險控管上,櫃買中心提醒,雖小額化可提升參與度,但投資人仍應留意外國債券之發行人信用、債券條款(如可贖回/可回售)、到期日久期風險與幣別風險;證券商承作本業務須建立適當的投資人分類與適合度評估機制,並加強揭露標的之信用評等等關鍵資訊。配套規範亦要求將該業務之處理程序納入內部控制制度、設立獨立帳戶,且嚴禁以本項交易進行併購、粉飾或操縱財報等不法行為,藉此鞏固市場秩序與投資人權益。

櫃買中心強調,主管機關致力打造台灣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此次「小額外國債券」開放,有助拓展在地投資管道、強化監理品質與商品多樣性,讓投資人不必跨境即可在國內分批、分散投入國際債券市場;對券商而言,則可擴大觸及更多小額與長期投資客群,據以持續優化商品設計與後續服務,朝「留財、留才」的長期目標邁進。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