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你會用台語介紹量子力學?小小科學家來敲門 科博館3陪孩子玩轉科學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小小科學家攻佔科博館!台語版科學動畫超吸睛,38個互動攤位、7個台語專區、15部科學劇場、上千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圖/國科會提供)
小小科學家攻佔科博館!台語版科學動畫超吸睛,38個互動攤位、7個台語專區、15部科學劇場、上千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圖/國科會提供)

 

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辦的「Kids’ Science—小小科學家來敲門」系列活動,17日首度移師台中,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鬧登場。本次活動以「科學時光機,未來任意門」為主題,攜手科博館及大葉大學,透過創新科技、多語言教學與在地文化結合,為中部孩子們打造一座充滿想像力的科學樂園。

活動一開場,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與立法委員張雅琳、何欣純、科博館館長黃文山、大葉大學副校長葉釋仁,以及來自全台近40個科普團隊代表與偏鄉學童,共同參與啟動儀式。貴賓們手持象徵知識的拼圖片,拼湊出「科學拼圖,點亮台灣」的畫面,宣告這場屬於孩子的科學盛會正式展開。

吳誠文主委致詞時指出,去(2024)年首度於台北舉辦的「Kids’ Science」活動獲得廣大迴響,今年擴展至台中,不僅要讓孩子們「聽得懂、做得到」,更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實驗、趣味表演和科普影片,讓科學走進生活,啟發好奇心與創新思維。他強調,台語與英語元素的融入,更能展現語言多樣性在學習中的價值。

本次活動共設置38個科學互動攤位,涵蓋基礎科學、量子科技、人工智慧、永續環境與日常應用等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首次推出7個台語科學教學攤位與2個英語攤位,讓孩子們在多語環境中學習科學,體會知識與語言交織的樂趣。

除了專業團隊參與,今年也有曾參與「科普列車」的小學生團隊擔任小小講師,主動與現場觀眾分享科學原理。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設計的「平衡的奧妙」,以積木與互動操作帶孩子們理解重心轉移與動態平衡;大葉大學則推出「防災科普小尖兵」,透過磁場實驗模擬災後救援,讓防災教育與科學探索自然融合。

在「科學影城」單元,主辦單位首度推出4K動畫《科學腦巨人》的臺語配音版,結合推理劇情與腦神經科學,讓孩子們在熟悉的鄉土語言氛圍中接觸艱深醫學知識。每場放映後更安排趣味問答,深化學習印象。

原創科學劇場《時空科學大冒險》則以AI與未來科技為主軸,融合科學原理與戲劇張力,帶領孩子穿越時空展開奇幻冒險。工作坊部分,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舉辦「蛙~好奇妙」課程,引導孩子觀察本土蛙類生態,體驗科學與環境保護的連結;成功大學理學院則以「從光到訊號:未來城市的溝通科學」,讓孩子用電子積木控制光訊號,親手傳遞摩斯密碼,體驗光通訊的奧妙。

為了提升參與感,活動設計闖關集點任務,蒐集8張貼紙即可兌換扭蛋好禮,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科學。現場更設有「未來許願牆」,小朋友可以寫下對未來的想像,並透過AI生成插畫,把願望轉化為科技藝術作品。

「Kids’ Science」自2024年推出以來,今年首次走進中部,並將台語融入科普教育,拉近了科學與孩子的距離,也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國科會強調,語言多樣性不僅能提升學習趣味性,更是培養跨文化思維的重要一步。

下一場「Kids’ Science」活動將於9月26、27日在台北國科會科技大樓舉辦,屆時將帶來更多創新單元與驚喜,邀請全臺小朋友一同化身小小科學家,探索無限未知的科學世界。

 

小小科學家攻佔科博館!台語版科學動畫超吸睛,38個互動攤位、7個台語專區、15部科學劇場、上千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圖/國科會提供)
小小科學家攻佔科博館!台語版科學動畫超吸睛,38個互動攤位、7個台語專區、15部科學劇場、上千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圖/國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