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身為台灣極少數兼具光學薄膜製程,整合半導體微顯影技術的光學廠,且擁有市場獨門專利鍍膜技術之晶瑞光( 6787)攜手子公司晶芯光電,負責AI軟體設計與在地AI系統整合公司,齊心全面進軍AI智慧農業、智慧養殖等產業合作,推出搭載彩色夜視感測器及紅外熱像模組的高光譜影像無人機方案,突破低光環境下的影像品質瓶頸,為農作物進行監測、病蟲害預警及精準施肥開創全新應用場景,成功將傳統產業導入AI與光學黑科技,帶動今年下半年及未來營運長期成長動能。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農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49.8億美元,從2024年起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8.5%成長,至2032年達237.8億美元,其中,多光譜成像技術正在農場的無人機中使用,以捕捉從紫外光、可見光、到近紅外光等不同波長光的數據。這可以幫助農民,確定在肉眼看不到的農作物找到健康問題,例如營養缺乏或水健康。
晶瑞光在無人機產業供應鏈中的佈局,聚焦光感測晶片中包含彩色夜視夜影像模組與紅外熱成像模組,如同無人機的眼睛和大腦,一方面,彩色夜視讓無人機,能在極低光源下仍可拍攝出接近白天色彩的畫質,協助農田巡檢、工地安防或邊境監測,亦能提供更多資訊(如農作物病斑顏色、火災煙霧色澤),協助農戶大幅降低損失,並提升農作物產量與品質;另一方面,搭載熱成像晶片,可以即時捕捉溫度差異,偵測農作物病害、森林火源或畜禽是否出現異常體溫,成為「會看熱度的眼睛」,且因熱成像晶片不依賴可見光,因此相對傳統攝影機在低光/惡劣環境下發揮可靠性,確保無人機24小時全天候作業。
除了農業應用外,晶瑞光的 AI智慧熱成像監控系統,將導入台灣桃園的畜牧場,應用於有機蛋的養殖流程。在全球禽畜產業數位化升級浪潮下,晶瑞光的智慧養殖方案不僅提高產量與品質,更為食品安全與溯源提供完整數據支持。也將持續深化在Edge AI、 AI智慧農業、AI智慧監視系統、矽光子與無人機的多元佈局,並以「光學濾光片+AI高光譜感測模組」雙軌策略推動營運成長。
隨著台灣政府推動中部,成為智慧技術及無人機核心製造基地,台灣無人機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約新臺幣50億元(約1.55億美元),預計至2028年將達新臺幣300億元(約9.38億美元),凸顯智慧技術與無人機為台灣供應鏈帶來良好的業務開拓環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