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一次領還是月領划算?勞退新制退休金領法大解析
  • A-
  • A
  • A+

圖、文/鏡週刊

勞工退休金60歲就能請領,9成的人選擇一次領回,但月領也是一個選項,民眾可以試算比較。 (AI繪圖FREEPIK生成,本刊美術組後製)

勞退新制自2005年上路以來,至今邁入第20個年頭,卻仍有許多勞工分不清勞退與勞保的差異,甚至擔心「會不會破產」。事實上,勞退新制採強迫儲蓄制度,資金獨立運作,不僅保本,還具備投資收益與節稅優勢。隨著愈來愈多人進入退休階段,勞退金究竟該「一次領回」,還是「按月領取」?不同選擇牽涉到總金額、稅賦與風險承擔,另外,領取時機更會影響最終收益。

「去年我把勞退新制累積的退休金整筆領回,總金額超過500萬元,如果是選擇領年金,大概每月能領2.1萬元;雖然整筆領回需要繳20多萬元的稅,但還是覺得過去堅持自提很值得。」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認真地說。

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去年將勞退一次領回,現在仍繼續提撥
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去年將勞退一次領回,現在仍繼續提撥。

 

從勞退新制實施後,吳鴻麟的投保薪資即是最高級距15萬元,而除了雇主提撥薪資6%外,為了節稅、儲蓄,他也自提6%至勞退新制帳戶中,2者相加每月總提撥金額共18,000元;勞退新制實施了20年,他共計提撥了18年,有2年空窗期是因在外商工作,公司自訂員工退休金計畫,所以未參與勞退新制而沒有提撥。

勞退保本 無破產問題

「勞退的設計是領回後,還能繼續提撥薪資的6%累積退休金,只是再次提領需與前一次間隔1年以上。」吳鴻麟補充,即使他已一整筆領回勞退新制退休金,但還是繼續提撥,滾大退休金。

勞退新制從2005年7月1日開始實施,今年已屆滿20年;偏偏還是有眾多勞工弄不清勞退制度,甚至認為勞退與勞保一樣都有破產疑慮,所以沒有選擇自提。

事實上,勞退與勞保從一開始的設計制度就不相同。勞保有破產的疑慮是因能活到老、領到老,加上台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嚴重,繳錢的人變少、領錢的人變多,因此必須靠政府每年編列預算來填補財務破洞。

但是勞退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是把過去工作時雇主提撥薪水的6%加上自提(勞工可自行選擇提繳薪資的1%到6%)、及勞退新制基金運用投資收益相加,屬於勞工個人的退休金帳戶,所以沒有破產問題;而勞工能選擇一次領回、或月領,若選擇月領僅能領到平均餘命,制度上也設計有強迫儲蓄、保本、節稅等特點。

至於平均餘命的計算,是依照內政部每3年公布一次的生命表為基準。過去國人60歲退休後的平均餘命是24年,但因前幾年疫情影響,去年4月公布的國人生命表平均餘命縮短為23年;換句話說,若累積相同的總額,因為平均餘命變短了,每個月能領的年金就會變多。而如果民眾選擇月領,則能從60歲開始領,最多領至83歲。

不懂投資 可選擇月領

那麼,勞退究竟月領好、還是一次領好呢?面對這個問題,每位專家都給出不同答案,不過多數專家認為,個人投資功力是關鍵,如果能打敗勞退新制基金績效,一次領當然較好。據勞保局統計,有九成以上勞工選擇一次領回,只是到底這九成民眾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投資功力較強、能創造更好成績,才做出一次領的決定,則是個問號。

今年是勞退新制上路第20年,勞退與勞保設計制度不同,不存在破產問題
今年是勞退新制上路第20年,勞退與勞保設計制度不同,不存在破產問題。

 

事實上,對投資沒有涉入太多的民眾,月領是不錯的選擇;勞保局表示,勞工請領月退休金期間,剩餘未領的退休金仍然儲存在勞工個人專戶内,繼續參與市場投資,仍會分配基金收益入勞退專戶中。

據《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細則》第31條規定,至少每3年檢討一次勞工月退金計算基礎;依檢討後的利率及月退休金專戶餘額,重新調整月退休金金額;也就是說,每3年勞工月領金額有可能隨著投資收益增加及利率的變動變多或變少,最重要的是,領取月退休金也同樣享有最低保證收益保障,不會有退休金虧本的擔心。

再從數字比較,其實選擇月領總金額會比一次領來得多。根據勞保局網站試算,以最低保證收益1.1473%計算,若60歲時能一次領勞退100萬元,那麼,換算月領則為4117元,不計入購買力、通膨等問題,則23年總計月領金額會超過113萬元;當然,最理想的狀況、基金收益拉高,月領總金額就會更高,以勞退新制基金過去10年平均績效5.91%計算,則23年總計月領金額將超過179萬元,換算月領6512元。簡單來說,只要投報率超過1.1473%,月領總金額會比一次領還多。

在股市上漲提領勞退,領到的金額會比下跌時還多
在股市上漲提領勞退,領到的金額會比下跌時還多。

 

除了月領總金額比一次領來得多,月領還有節稅功能;有精算師執照的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葉崇琦指出,領取勞退,月領或一次領,雖然都會面臨稅賦問題,但月領有機會降低稅賦。

他舉一個極端例子,一位30歲年輕人,一開始工作就自提6%,投保薪資是最高級距15萬元、年投報率4%、年資30年,到60歲一次請領勞退可領1,233萬元,扣除免稅額594萬元後,剩餘的639萬元必須半數、或全數課稅,併入當年度個人綜所稅繳付稅金。但若選擇月領,則每月可領68,209元,即年領818,508元,低於年領要課稅的門檻859,000元,因此免稅。

 
 

 

請領時機 獲利時最佳

此外,據勞動部網站資訊,勞退月領金是存入金融機構的專戶中,此專戶內的存款不得作為抵銷、扣押之用,換言之,若勞工老年有欠款,月退金專戶內的資金具有獨立性,不會被法院扣押。

 
 

其實,勞工年滿60歲就能領取勞退,不會像勞保老年給付提早領會被打折,但該在何時領取最划算呢?葉崇琦建議,選在勞退基金獲利時領取最佳。因為依據規定,勞工要請領勞退新制退休金時,會依照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告最新收益計算,基金獲利時,帳戶金額自然膨脹;反之,則會縮水。

就曾有勞工在2020年4月、新冠疫情恐慌致全球股市大跌期間去申請退休金,原本帳戶本金超過211萬元、累積收益有80多萬元,但因當時的勞退基金一度虧損,請領時收益僅剩下58萬餘元,短少了22萬元。

要注意的是,收益計算會有時間差的問題,例如陳先生在6月分申請勞退新制退休金,申請時專戶的累積收益已分配至前一年度,尚有當年度1至6月共6個月的收益未分配,此時,勞保局會以勞動基金運用局6月公告截至4月底之收益率,去計算1至6個月的未分配收益。總之,選在股市多頭時請領,才不會讓退休金變小了。

不論是一次領或月領勞退,都會面臨稅賦問題,建議提領前先算清楚
不論是一次領或月領勞退,都會面臨稅賦問題,建議提領前先算清楚。

 


更多鏡週刊報導
理財最前線/降息預期點火 3策略搶搭美股多頭
理財最前線/高檔震盪下的安心解方 市值型ETF滾雪球攻略
理財最前線/交通黑暗期搶先布局 3大捷運新站公寓1500萬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