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近來部分與北京親近媒體開始新一波的假消息操作,造謠暗示台南烏山頭水庫的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設施有問題,並使用所謂「不清楚」清洗藥劑或方式「是否可能」影響水質,透過毫無查證的敘述,以及疑似于禁制區操作無人機從高處遠望,夾敘夾議假稱水面型光電有諸多疑慮,試圖引導輿論風向。一位不具名的電力專家就表示,這是特定媒體的風向新聞,把「台灣人當笨蛋!」,但偏偏台灣人國際資訊習慣很好,多數國人更有國際旅行經驗,沒有那麼笨。該專家舉例,亞洲最大的水庫水面型光電廠就在新加坡,特定媒體最推崇的中國更有多座同樣的水庫太陽能電廠。
該專家表示,光是亞洲就有多國在水庫建置水面行太陽光電設施。其中如新加坡就於2021年建置在水庫上的勝科騰格水面型太陽能發電廠,時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出席開幕式時強調:「這代表新加坡在推動環境可持續性方面邁出了一大步。」表示水面型太陽能發電廠將有助於新加坡克服自身的條件限制。新加坡將會繼續在國內更多的河道和沿海地區尋找可以興建太陽能電場的地方,幫助國家實現氣候目標。
專家再以日本為例,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更積極地發展再生能源,早在2015年就在兵庫縣的兩座水庫建置「水面型太陽能發電廠」。負責興建的京瓷集團表示,水面太陽能板具備「冷卻效果」的設計,讓太陽能發電系統能更有效率地運作。漂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發電轉換效率較一般陸地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高出 11%。且透過太陽能板來遮住陽光,剛好能減少水庫水分的蒸發與抑制藻類生長。
專家續指,中國在水庫建置光電板的進度也不惶多讓,在山東省丁莊水庫上方建置了高達320MW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在水面上共放置大約60萬塊光電板,是烏山頭水庫水面型浮動太陽光電場裝置容量的20倍。建成當時甚至自詡為世界上單體最大的水面型光電站。「如果意見這麼多,要不要用旺報寫篇專題,痛批中國共產黨政府」。


事實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Nature Sustainability)就有學者針對全球114,555座全球水庫數據庫和氣候驅動光電系統進行模擬。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水庫有30%面積覆蓋太陽能板,每年可減少約46%蒸發量,等同於每年全球水庫節省106立方公里的水資源,相當於300 百萬人口年用水量;並可滿足124國6,256個城市(含154個大都市)的全部用電需求。
「每隔一段時間就炒作一次光電議題帶風向,真的很煩」該人士痛批,再生能源是全世界共同發展的方向,水庫建置水面型光電板也不是台灣發明、獨有,該媒體不斷透過各種爆試圖愚民,明顯把台灣人當笨蛋,但台灣人已經習慣順手查詢資料,國際資訊習慣良好,隨手上網都能查到各國現況,絕不會輕易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