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經濟學人:川普沒料到的中國稀土禁令 分析揭中共背後的盤算
  • A-
  • A
  • A+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美中關稅戰休戰一陣子後,戰火在這個周末再度被點燃!中國9日宣布新一輪的稀土管制,美國總統川普隔天馬上對中國加徵額外的100%關稅以及對「任何及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擊。川普稱新關稅將在11月1日生效,並認為延遲生效是談判策略之一,「之所以設定在11月1日,就想看看會發生什麼事」。《經濟學人》11日分析指出,「觀望等待」是處理中美關係的明智之舉,而中國之所以會有這「突如而來」的稀土禁令,則可能是出於3種考量。

中國9日宣布新一輪的稀土管制後,美國總統川普隔天馬上對中國加徵額外的100%關稅以及對「任何及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擊。(圖/翻攝自新華網、川普X)
中國9日宣布新一輪的稀土管制後,美國總統川普隔天馬上對中國加徵額外的100%關稅以及對「任何及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擊。(圖/翻攝自新華網、川普X)

《經濟學人》報導指,面對川普的關稅戰,世界各國幾乎都盡量避免以同樣手段對美國展開報復性關稅,大部分國家都認為與其要冒著與美國衝突的高風險,不如想辦法安撫川普;然而,中國是例外,美中之間你來我往互相課徵高關稅,直到春季才達成最後一刻的停火協議。

但這次停火就在10月初破裂,中國9日的稀土出口管制引發了川普新一輪的100%關稅與關鍵軟體的出口管制。川普還稱,他將關稅實施日壓在11月1日,就是希望能觀望情勢,評估是否還有談判空間。

報導指,川普與其他人應該都對中國的的出口管制舉動措手不及,因為雙方似乎早在6月就解決與中國的稀土的爭端,因此川普才會稱中國的稀土政策是「莫名冒出」的敵意。但分析認為,中國的舉動或許沒這麼「莫名」,有可能是出於這三個動機:準備、施壓與惱怒(報復)。

首先是「準備」(prepareation)。中國領導層早就意識到,在經濟戰的時代,稀土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因此,他們一直認真建立一套監管框架,讓中國能在必要時便將這個武器運用到極致。

新規就是這一計畫的延伸,管制範圍遠超以往,凡是含有微量中國稀土的產品,即使由外國企業製造並售往第三國,也需取得許可;甚至即便產品本身不含中國稀土,只要使用了中國的採礦、冶煉或磁鐵製造技術也受規範。其實這些規定在實務上難以監控與執行,但在原則上,它們主張了一種與美國常用、且中共本身也很痛恨的做法:「長臂管轄」。

規範一旦生效,中國可依情勢決定核發許可的速度與嚴格程度,在和平時期可快速批准,減少供應鏈的干擾;但若貿易關係惡化,則可透過拖延審批或強化執法來「掐住」供應鏈。無論情勢好壞,這套制度都將增加全球科技企業的監管負擔。不過,若從「準備」角度看,這更像是一項預防措施,而非主動升級。

中國領導層早就意識到,在經濟戰的時代,稀土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中國領導層早就意識到,在經濟戰的時代,稀土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其次,它也可能是外交施壓手段(pressure)。中國有可能是想在川普與習近平於月底的APEC峰會場邊會晤前先施壓。稀土管制並非唯一的籌碼,中國反壟斷機構近期也調查了美國晶片巨頭輝達(Nvidia)與高通(Qualcomm)的併購案。

中國或許想用這些「棍子」配合些許「胡蘿蔔」,例如承諾購買美國黃豆或投資美國製造業。依此推測,中共認為這場會面可讓川普進入「交易模式」,或許能以威逼利誘並進的方式,讓川普減少對中國的現有關稅,以及放寬晶片出口限制。

第三,可能是出於報復(retaliation)而非升級情勢(escalation)。分析認為,中國的稀土管制可能是中國對美國上月末推出的所謂「50%規則」的憤怒反應。根據這項規則,美方對外國企業實施的任何貿易限制,也自動適用於該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美國官員認為這只是關閉法律漏洞的無害措施,但中國一向對此類舉動高度敏感,或許視其為違反了近期雙邊貿易談判的精神。

無論中國此舉的動機是準備、施壓還是報復,顯然都未料到川普會如此強硬地反擊。美國總統甚至威脅取消與習近平的會面,這將打亂北京的外交盤算。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短期內若失去美國晶片設計軟體,將難以為繼。中國領導層也不會樂見更高的關稅,儘管他們可能計算過,三位數的關稅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衝擊會比對中國更大。

兩大強權都不希望目前這場貿易衝突繼續升溫,但雙方都難以退讓。中國或許願意在執行層面提供某些保證,但不太可能在外部壓力下撤回法規;而川普則不願顯得軟弱。他的內閣中較為理性的官員,例如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在與中方反覆談判後,如今可能也難免感到挫折。

貝森特在兩國首次於日內瓦會面後曾表示,若雙方能更早建立定期溝通機制,過去幾輪貿易升溫本可避免。然而,近幾天的發展顯示,即使雙方保持對話,這兩個全球超級強權仍難免陷入衝突與誤判。在美中深度依存的同時,他們仍被深深的不信任所分隔。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