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晶片市場風雲再起!沉寂已久的半導體巨頭英特爾(Intel)股價表現年內漲幅竟直逼90%,讓華爾街為之瘋狂,大膽押注這家「重要到不能倒下」的公司將華麗翻身。
英特爾在新任執行長陳立武強勢回鍋後,在短短三個月內,英特爾狂吸近160億美元的巨額注資,加上第三季財報擺脫連六季虧損泥沼、成功轉虧為盈,種種利多催化了這一波股價飆漲潮。但這場復興之路真能一帆風順嗎?市場的豪賭,與英特爾面對的嚴峻現實之間,仍存在巨大鴻溝。
驚天逆轉!百億金援點燃股價奇蹟
回顧英特爾這波強勢反彈,關鍵點要追溯到今年8月。先是美國政府大方承諾提供89億美元的撥款,並將其轉換為股權;隨後,昔日對手輝達(NVIDIA)也令人意外地注資50億美元,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接著日本軟銀集團再砸20億美元。三路資金合計近160億美元,不僅為英特爾注入強心針,更被視為其轉型續命的關鍵燃料。隨著資本加持,英特爾第三季財報報喜,營收優於預期,淨利潤高達41億美元,徹底擺脫去年同期的巨額虧損陰霾。這場久違的勝利,讓投資者看見了曙光。

AI熱潮助攻?英特爾技術追趕陷挑戰
然而,這場營收回暖是否代表英特爾自身競爭力的全面提升?有專家分析,部分原因可能得益於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數據中心整體擴容,CPU伺服器需求同步上升。換言之,外部環境的改善或許比英特爾技術的根本性突破更關鍵。儘管英特爾在18A製程上取得進展,自家設計的PC晶片預計明年1月上市,技術上大致與台積電N2製程相當,但這並不代表英特爾已追平。目前18A製程主要用於自家產品,能否吸引如蘋果、輝達等重量級外部客戶仍是未知數。更重要的是,晶片生產的「良率」仍是痛點,英特爾財務長坦言,良率尚未達到驅動適當利潤率的水平,預計需一整年時間才能達成目標,這將嚴重擠壓其利潤空間。
代工之路坎坷?千億投資難尋大客戶
作為英特爾轉型的核心戰略,晶圓代工業務卻面臨重重困境。該業務預計需要高達1000億美元的巨額資本投入,但至今仍未獲得任何重量級的外部客戶訂單。英特爾執行長甚至公開表示,除非有實質性的外部客戶需求,否則不會投資下一代14A製造技術,這讓外界質疑其代工業務的前景。缺乏信心的信號,恐怕會讓潛在客戶卻步。此外,英特爾至今仍抗拒將製造與晶片設計業務分拆,此舉被視為阻礙其代工業務發展的關鍵障礙。
台積電霸主地位難撼動?市場豪賭有風險
市場之所以願意豪賭英特爾,主要基於一個信念:作為美國國家安全和高科技經濟的重要支柱,英特爾「重要到不能倒」。然而,這種信念並非成功的保證。英特爾要真正實現復興,不僅需要徹底的內部變革,或許還需要一些運氣——例如競爭對手台積電在技術進步上出現失誤,但這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時,近期衡量單隻股票波動性的VIX EQ指數與整體市場VIX指數差距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出市場對部分科技股存在緊張情緒。對於英特爾而言,投資者給予的時間和資金固然寶貴,但最終能否扭轉乾坤,仍是一場充滿挑戰的硬仗。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