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由工研院主辦的「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今(6)日下午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科技健康照護」專場,並以「科技健康照護的全球浪潮與展望」為主題,聚焦於數據驅動的照護產業發展、遠距與在宅照護應用趨勢,全面剖析主要國家在照護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與市場成長潛力。研討會亦串聯臨床場域與產業實戰案例,邀請多位業界專家分享發展路徑與落地成果,從科技、制度與產業三大面向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方,協助與會者掌握全球健康照護產業下一波成長動能與合作契機。
全球健康照護服務型機器人市場2025年達49.7億美元、2034年上看92.1億美元;台灣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場域導入與整合創新將加速落地。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李永健於「從技術創新到商業化:健康照護機器人市場布局策略」專題演講中指出,AI技術的進步正為智慧照護開啟全新篇章。隨著感測技術與機器學習演算法不斷演進,照護機器人已逐步從「輔助工具」進化為能理解環境、主動互動的智慧夥伴。具身智慧(Embodied AI)結合多模態大型模型(LMM/VLM),讓機器人不僅能辨識聲音與影像,更能透過動作學習與任務模仿執行多樣照護任務。
根據 Precedence Research 的研究,全球健康照護服務型機器人(Healthcare Service Robots)市場規模預估在2025年將達49.7億美元,並於2034年成長至約92.1億美元,期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7.1%,顯示智慧照護機器人正快速成為全球照護產業的重要成長引擎。
李永健指出,AI與高齡照護的深度融合,將推動下一波產業升級浪潮。未來的照護機器人不再侷限於單一功能,而將具備因應多元情境與個別需求的多任務處理能力,應用範疇涵蓋健康監測、醫療協助、心理慰藉、緊急應變與居家安全防護等面向。這類機器人將以更高的互動性與環境適應力支援照護現場,協助醫護與長照人員降低負荷,同時為長者與家庭帶來更安全、持續且具溫度的照護體驗。隨著台灣邁向智慧健康的新時代,照護機器人不僅代表一項技術創新,更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實現社會永續的關鍵力量。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