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對於普發現金陸續入帳,民眾於11月11日至12日間開始陸續發放每人1萬元現金。此次政策目的在於「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而將稅收盈餘回饋社會。儘管2025年第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7.64%,整體表現亮眼,但主要仍由出口擴張所推動,民間消費復甦相對趨緩,面對國內內需相對疲弱的情況,政府啟動普發現金作為短期財政刺激措施,至於該政策是否有效拉抬民間消費與內需成長,玉山投顧分幾點進行分析: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重創台灣出口與就業市場,民間消費急墜、景氣燈號連續出現藍燈,當時為防止內需惡化馬英九政府於同年底拍板定案《振興經濟消費券特別條例》,動用約830億元預算,自2009年1月起向全民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並限定半年內使用完畢,其政策目的在於透過刺激短期消費穩定景氣、帶動中小企業營收,這也是台灣首次以「全民消費券」形式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
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內需與觀光產業,蔡英文政府為提振民間消費,於2020年推出「三倍券」,民眾支付1,000元即可獲得3,000元額度使用;2021年再度擴大為「五倍券」,由政府全額負擔,兩項政策之主軸皆為提振零售、餐飲及服務業,並延續2009年的限制性消費模式,藉以支撐因疫情帶來的實體經濟衰退現象。
2022年稅收明顯超徵、經濟表現亮眼,引發社會「還稅於民」的呼聲,政府遂於2023年通過《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以稅收盈餘為財源,普發每人6,000元現金,這也是台灣首次採取「無消費限制」的普惠型現金發放,政策主軸為刺激消費以及共享成果。
過往消費券與現金發放之實證分析:針對台灣歷次消費券與普發現金政策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國內有幾篇具代表性的實證研究,中經院院長與學者利用財政部建置的全國電子發票資料庫做為主要觀察來源,透過對比政策前後的消費行為變化,估算出「振興三倍券」的邊際消費傾向約落在0.30至0.36間,代表每增加1元可支配收入,平均能帶動約0.3至0.36元得額外消費。
「振興五倍券」則約介於0.18至0.20間,至於「普發現金政策」,中研院的相關研究估計其邊際消費傾向約為0.16,綜合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得到三倍券之所以能產生較大的刺激效果,源於其”需自付額”的設計,而相較於具使用限制的消費券,現金發放雖提升使用彈性,但部分民眾傾向將資金用於儲蓄、償債或投資,轉化為即期消費的比例相對有限。
短期政策經濟效應估算:根據前述實證研究結果,本研究建立以下假設情境作為推估基礎:領取人數為2,327.3萬人:依據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2025年台灣總人口預估為2,334.3萬人。再參考財政部於2023年執行「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000元」政策之最終成果報告,當時整體領取率高達99.7%,反映全民普發措施在行政執行與民眾參與層面具高度普及性與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假設2025年「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可維持相近水準,推估實際領取人數為2,327.3萬人(以推估總人口乘以歷次領取率計算)。
考量現金發放相較消費券具更高的使用彈性與自由度(無使用期限及用途限制),民眾可自由決定資金分配方式,包含即期消費、儲蓄、償債或投資。過往研究指出,現金發放政策的刺激效果易受到家庭所得階層與消費信心影響:高所得戶傾向儲蓄,低所得戶則較可能將補助轉為消費。由於本次政策採「普惠式」發放,不具針對性條件限制,因此整體邊際消費傾向預期低於疫情期間的三倍券與五倍券。綜合中經院與中研院的實證結果,本研究採用0.15至0.20的區間作為保守假設,以反映現金型政策在高物價與高儲蓄環境下的有限推升效果。換言之,每增加1元可支配收入,預期僅有約0.15至0.20元能直接轉化為新增消費支出。
不納入乘數效果考量:本研究主要聚焦於「第一輪直接消費效果」,即政策執行後所帶來的即期支出增加。參考中華經濟研究院針對消費券政策之評估方法,僅計入零售與餐飲業的直接銷售增加部分,而不延伸至後續的間接或誘發效應(例如廠商補貨、生產鏈擴張等乘數反應)。此假設的目的在於區隔短期可觀察的實際消費行為變化,避免高估政策對整體GDP的拉抬幅度。
綜合以上假設條件,本研究推估本次普發現金政策的總發放金額約為2,327.3億元。在邊際消費傾向設定為0.15至0.20的情境下,預期可為零售業與餐飲業帶來約349.1億元至465.5億元的額外銷售額。
以2025年第二季GDP為6.9兆元、同期零售業與餐飲業銷售額合計1.4兆元(占GDP比重20.8%)為基準推算,若將新增銷售額直接視為GDP貢獻,則政策可望對下一季實質GDP成長率形成約0.56至0.74個百分點的短期提振效果。若以年度角度衡量,其影響相當於全年GDP成長率增加約0.1至0.2個百分點,屬於輕微但可觀察的短期刺激。
然而,從宏觀角度觀察,此次普發現金政策仍屬「一次性財政刺激」,主要作用在於緩和內需疲弱,而非改變經濟結構或長期成長趨勢。由於現金發放對投資或生產面拉動有限,其效應將隨支出結束逐步遞減。綜合而言,本次普發現金可望在短期內支撐服務業營收並穩定消費信心,對2025年第四季GDP成長具有有限但正向的貢獻。然而,整體內需動能能否延續,仍取決於薪資增長、物價走勢與外部需求變化,若出口回落或通膨持續偏高,明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將較本年來的趨緩。


